毛泽东诗词鉴赏(二十九)


毛泽东诗词鉴赏(二十九)

刘咏梅

 

《毛泽东诗词鉴赏》原主编:藏克家

副主编:蔡清富  李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8《教学评建月报》

主编:刘咏梅  

时间:2008324日星期一

地点:实验楼三楼评建办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410131

 

招生代码:4755

 

 

联系电话:13755025437

 

 

革命英雄主义的千古绝唱

 

—重读《七律·长征》

 

姚雪垠 

 

   前边的字尚未整理好,故用省略号表示,特此说明。刘咏梅。

 

…………前,在诗人(或有志于写诗的人)中必然对全国统一的音韵已经有了共识,否则将没办法写近体诗。由此可见,近体诗的格律是建立在大唐帝国统一的音韵上,它是适应中国第二次大一统国家出现后的产物。

 

唐朝打破了六朝门阀世族专政,改变为庶民地主参政,创立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一般人考中了进士即可做官,可以逐眇成为显宦。这一政治制度的改变,适应着南北大一统计表国家的社会基础的变化,在中国封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在这新的政治制度中,广大中小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和文化艺术上成为主要力量,也大大地释放了他们的创造力。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凡是社会动乱,战争频繁,政治黑暗的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必然遭到全面或局部破坏,至少是不能够政党发展。经过隋、唐之际的战乱之后,接着出现了“贞观之治”,政治开明,百姓安生,物产丰富,阶级斗争大大缓和,为唐代封建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从唐高宗到中宗,虽然国内发生过短暂的局部战争,宫迁中也发生过两三次激烈的政权斗争,甚至武则于改国号为周,但全国形势基本安定,生产没有破坏,户口没有减少,所以接着出现了“开元之治”可与贞观媲美。从贞观元年到开元末年,将近百年,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一面吸收西域和印度佛教文化,一面又以长安为中心,将中国灿烂的封建文化辐射到临近各国。以各种艺术来说,诗歌、散文、音乐、舞蹈、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等,都有较大发展。近体诗的出现不是孤立现象,它是在从初唐到盛唐,笼罩着大唐帝国的文化与的繁荣气氛(或历史条件)中形成的。而且诗在唐代,上有帝王和宫廷的爱好与提倡,下有人民群众的热爱与重视,加上作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上下结合,成为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又成为诗歌发展的推动力量。唐代楷书艺术的空前发展,情况也近于此。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支柱。由于皇帝和宫廷的提倡,民间的吟诵和传播,绝句且用于按拍歌唱,在平仄和押韵上有了规范化的要求,从而也推动了格律的讲究。

 

有些抱着民族虚无主义的文艺理论“精英”,缺乏对祖国文学史的常识,断言儒家的中庸思想使我国的知识分子失去了创造性。还有人出于偏激,否定律诗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说律诗是一种文字游戏。为着正确地对待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的艺术成就,我根据自己对祖国历史和文学史的粗浅常识,对近体诗的产生和历史潮流意义,作如上简单论述。当然,单有这点常识还不够,让我在下边略谈一占关于所谓格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