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鉴赏(三十)


 

毛泽东诗词鉴赏(三十)

刘咏梅

 

《毛泽东诗词鉴赏》原主编:藏克家

副主编:蔡清富  李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8《教学评建月报》

主编:刘咏梅  

时间:2008324日星期一

地点:实验楼三楼评建办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410131

 

招生代码:4755

 

 

联系电话:13755025437

 

 

革命英雄主义的千古绝唱

 

—重读《七律·长征》

 

姚雪垠 

 

律诗是一种很讲究格律的诗。每道诗规定八句,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八句之中,一韵到底,两句成偶,共分四联,每联第二句押韵,韵脚押在平声上。不论全国的方言多么复杂,统一分为四声,又统一归入不同韵部。除平声分为三十韵部外,上去入都称为仄声。为使诗句具有音乐感,句中的平仄配合,既有严格规律,又有变化。律体既是句成联,上下句要讲究对仗。四联之中,除首联和尾联可以不讲对仗外,中间两联(四句)必须对仗。中间四句不讲对仗便不是律诗的诗人,他的学问修养,写诗的艺术功力,才华高低,以及他的苦琢磨,务求练字练句警策,不同凡响,都表现在这中间的两联上。

 

律诗有七律与五律之分。七律虽然每句比五律只多了两个字,但音韵的变化,对仗的运用,比五律丰富,表现力较强,音乐性也较强。因此,毛主席只写七律,不写五律。绝句也只写七绝,不写五绝。

 

词的形式比律诗活泼得多,用韵也宽。“古风“比”近体“自由得多。毛泽东既然是填词大家,从青年时期即已经精于其事,运用词的形式驾轻就熟。为什么他有时遇到重大题材,又要用七律这种格律很严的诗体表达他的汹涌喷发的革命激情呢?关于这个问题,也只能从七律体所包含的特别诱人的(引人入胜的)美学力量作出解释。一首好诗必须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内容以及美妙的意境,对任何诗歌作品都是一样的,但七律具有独特的美学要求。它要求在很严的格律限制中做到平仄和谐,对仗精切,并于对仗中求警策。惯于写律诗的人都明白,一道律诗写成之后,必须要反复推敲,往往时隔数年,重新吟咏,还要推敲和修改,有时仅改一字,方才达到稳妥(《长征》的写成也是如此)。这一创作现象,既说明律诗写好不易,也说明创作艰苦中有无穷乐趣。我解释了这个道理之后,可以明白毛主席为什么爱写七律,也有助于理解《长征》的美学成就。

我国有三千多年连绵不断的、光辉灿烂的文学史,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学思想。上边所谈的是律诗这一诗体的美学思想,当然不是全部,只是关于律诗的所谓格律。明白了这一部分道理之后,我们更会容易欣赏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毛泽东同志写七律诗很重视由唐朝诗人手中所形成的格律,决不马虎。他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主讲平仄,即非律诗。”他的《长征》,严格遵守由盛唐诗人所确立的仿体诗(后称近体诗)格律,达到内容和形式谐和与完美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