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股民稳定工作首先要维护市场的稳定


    近日,中国证监会召开维稳工作视频会议,证监会办公厅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市场稳定和安全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按照中国证监会要求,各地证监局结合辖区实际,对做好营业场所和关键环节的安全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证监会下发类似的通知似乎还是第一次,以往中国证监的文件大多都是以规范市场或警示风险为主,此次将市场稳定与安全运行放在首位,说明监管部门对稳定与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到了更高的层次,也说明当前市场已处于非常时刻。

    事实上,自从6124点的历史高点下跌后,股指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反弹,更甭谈什么反转了。期间,由于股指的绵绵下跌,整个市场的信心正逐渐被蚕食,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并且,由于上市公司再融资以及大小非的“无序”抛售,导致整个市场形成了恶性循环,股指亦从一个低点滑至另一个低点。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至4月15日的3212点,下跌幅度近50%,且还是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发生的,调整的惨死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维护市场稳定与安全运行其实已是迫在眉睫上的事情了。否则,资本市场的大动荡不仅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发展,更有可能引起其它方面更严重的后果,其代价将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维护市场稳定与安全运行应该也必须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

    其中,做好股民稳定工作又是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环节,忽视了这一点,市场稳定就失去了基础。但是,如果市场本身不稳定,显然会为做好股民稳定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也就是说,只有市场走势稳定,才能做好股民的稳定工作。

    然而,自中国平安公布巨额再融资方案起,A股市场就已经不稳定了。暴跌几乎已成常态,在阴棒后仍然还是大阴棒,即使是稍有反弹,也被随后的下跌所湮没。有投资者戏言,以为是抄到股市的“大底”,买了个地板价,没想到地板下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有“地狱”,还不知这“地狱”到底还有几层。

    投资者的戏言也反映出当前市场的走势,A股的“大底”到底在哪?机构投资者感到迷茫,中小投资者感到迷茫,整个市场同样感到迷茫。

    大跌之后,要求相关部门“救市”的声音又起,市场最初是呼吁降低印花税,其后在上市公司再融资以及大小非抛售的影响下,诸多业内人士又呼吁监管层规范再融资的行为以及大小非的抛售行为。但这些要求纠错的声音并没有得到监管层的积极回应。

    尽管今年以来,新基金的审批与发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这种“输血”的举措却被市场视而不见。在一个靠资金推动型的市场中,新基金的鱼贯而入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但却受到市场的漠视,从侧面说明当前A股市场的疲弱程度,更折射出投资者对于市场信心的严重不足。

    A股市场真的缺乏资金吗?这从其短暂的十几年历史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市场从来就不缺乏资金,相反倒是常常缺乏信心。实际上,这也是股指持续下挫的根本原因。为今之计,只有逐渐提升市场的信心,A股市场才有可能走出下跌的泥潭。否则,市场将越走越熊,四年多大熊市的那一幕将有可能被再次重演。

    半年来的持续下跌不仅仅是市场的“自发”行为,而是隐含着太多的“政策市”烙印。去年停发新基金与年后的密集发行、高额的印花税等,都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话说回来,既然股指高高在上时能够动用行政手段,在目前的非常时刻,也就应该出手相助。即使不是为了“救市”,正常的纠错也是必须的。

    “救市”也罢,纠错也罢,其实都是为了增强市场信心。市场有了信心,自然也就稳定了,股民的稳定工作当然也就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