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模式不除,学生负担难减
上海市教委昨天下发“上海市中小学2008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明确要求切实减轻本市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各中小学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各区县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全学区、全区(县)性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小学生的学业评价实行等第制(4日东方早报)。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经是个老话题了,虽然各方呼声不断,国家及各地教委也都出台了种种规定,对学生在校时间、课外作业量等都进行了具体的量化,甚至几乎每年都要发文重审或者组织检查,然而,学生书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升学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决定了学校生源丰欠和经济效益的好差。因而,在生源争夺战中,提高升学率便成为最重要的竞争武器。而要提高升学率,除了推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办法就是向学生加压,尽管上面三令五申,依旧我行我素,或阳奉阴违,或执行时打了很大的缺口;
眼下,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对教师的考核评比机制上,几乎无不以升学率为中心,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与他们的收入挂钩,甚至实行末位淘汰制。在这种巨大的压力面前,教师除了探讨教学新方法、教改,不得不把压力转嫁给学生;
而作为家长,一方面为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在以成绩论英雄,由升学考试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残酷现实面前,为了使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得不选择了屈从,配合校方和老师,给孩子加压,为孩子买课外书,请家教,上课外提升班,致使学生们普遍感到不堪重负。
不久前,教育部的一位负责人曾对媒体说,在老师的善意“规劝”下,自己的孩子都不得不放弃了音乐业余爱好,而服从应试教育的需要。看来,要真正让中小学生不再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不改变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仅靠对课时、课外作业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远远不够,只能是治标而难以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