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温总理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5日至6日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4月6日新华社)

    当前正是“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春耕备播大忙时节,也是全年小麦生产的关键季节。5日上午,在北京刚刚参加完植树活动,温总理就来到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的河北邢台、邯郸一带农村,考察春耕生产工作,就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特别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也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让全国农民倍受鼓舞和激励。

    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实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正如温总理在调研时所说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但是,老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于我国人口多,农业生产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粮食安全仍是我国面临的严峻课题。曾有专家分析认为,尽管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中国经济要出大问题,很可能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开始,在农业问题上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不可掉以轻心。所以,粮食问题,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首要问题,农业的基础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能改变。

    因此,我想,温总理在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专程考察春耕生产,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言之谆谆,情之切切,无疑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同时,也是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善意提醒和告诫: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要高度重视和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去解决当前三农问题中最核心、解决难度最大的农民增收问题。粮食安全有了保证,才能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所以,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读懂温总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深刻内涵,理解温总理考察春耕生产工作的“良苦用心”,深入春季农业生产第一线,科学决策,靠前指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打好春季农业生产这一仗。

    新闻链接:温家宝考察河北时指出: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