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夫妇二人拿起自己简单的行李,向村外的公路走去,身后有几百男女老少都来送行,一直到杨老师夫妇二人的背影消失在小路的转弯处。而杨老师二人去哪?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以后将干些什么,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只是沉浸在回忆中,21年来,两人由朝气蓬勃的青年,变成两鬓霜的中年,几百个孩子经过他们的启蒙教育,都走出了山村,其中不乏进入重点大学的学士,甚至是硕士。最令夫妇二人兴奋地就是每逢春节,那些已经长成的孩子,带着各种大城市出产的各色礼品来看望老师,在这个传统节日期间,夫妇二人几乎天天不用做饭,家家都来拉老师去做客。21年来,他们的微薄的补贴费由最初的40元/月涨到了100元/月。就是这点收入,在过去的21年来,有多少用到了孩子身上和维持基本办学中;虽然是简陋的校舍,但为了这个事业,不知凝聚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汗水;他们身体力行,和孩子一起勤俭办着这个山村小学。尽管他们生活简单贫寒,尽管他们一年的收入不足官员们一餐酒席,但他们的精神确实无比富有,他们为山村教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他们也有桃李天下的自豪,更有脚踏实地为中国的义务教育工作默默地耕耘奉献!
我不知道,是哪家的一纸“红头文件”,竟责令他们——中国教育界的脊梁离开了自己钟爱的事业!这是为什么?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吗?是为中国教育更上一层楼吗?还是…… 呜呼,我真无语了。
据调查,仅甘肃省就有数千民办教师在这次教育改革大潮中被席卷出农村学校,全国要是统计出来,大约要上几十万人。他们离开了多年的乡村小学,大都走进了农民工的行列。就在我们的教育部长大人们,身着笔挺的西装,站在麦克前面,洋洋洒洒地面对媒体举行答记者问时,可曾想到你们推行改革的波澜壮阔大潮中还有这样的情况?要使中国全面真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要让应该得到基础教育的孩子们都受到的教育,而且一个都不能少,真是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的高校扩招不断,尽管城市的大学为了豪华校舍连子孙后代的钱都花光了,但是你们可曾想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很多偏远山区还没有正规的学校,生活在哪里的孩子也同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更是看没看到辍学的孩子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厌学的心理在各类学校的学生中蔓延?身为国家堂堂的教育部长,你想过吗?你在奋力推行你那些希奇古怪的教改中有几起是成功的呢?又有多少是偏离中国国情而不切合实际的破烂呢?你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对的起你们拿的“俸禄”吗?对得起中国人民吗?
“最后一课”的教室场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