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5·12四川汶川7.8级地震灾难,紧紧地攥着亿万国人的心。灾难是一支催发剂,激起人们十分高涨的爱国热情,纷纷捐钱捐物,以此表达对灾区人民真挚的关爱之情;灾难是一面镜子,通过媒介,我们发现,在这股抗震救灾捐献大潮中,国内汽车企业表现不凡,捐款捐物数量名列各界前茅。这可谓中国汽车行业社会责任感的一次大展示。
据本报采访,地震发生后第二天或第三天,中国主流整车企业大多迅速做出了巨额捐赠的决定。各家企业董事会决策时间之短,股东意见一致性之高,绝非寻常可比。有些企业捐过第一轮,尚觉不尽心意,正在或者即将展开第二轮捐赠活动。
企业是社会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组织者之一。它存活于民众和国家之中,是社会躯体中的大细胞或大器官。当社会躯体受到伤害的时候,它有责任为社会躯体恢复健康而尽其所能。无论是从受灾面积和人口来看,还是从破坏程度来看,四川地震灾区的灾情十分严重。为灾区捐献钱物,使灾区人民尽早摆脱困厄,是企业反哺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一种表现形式。
汽车企业在灾难面前的表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思考和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内涵不只是增加就业、缴纳税费和安全环保等,还有道德、人道和人性等。安全环保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反哺社会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安全环保是被动的带有功利性质的行为,捐助灾区则是主动的带着人性、不求回报的高尚行为。
企业如人。企业当有社会责任感,就像一个人当富有同情心和仁爱之心一样,与之交往者自有评价和应对。灾难是一面镜子,公众从中看出了每家汽车企业的品格。平时,很多企业手握巨资,为公关没创意而发愁;客观地说,灾难是一次绝佳的企业形象公关机遇。捐了钱物,救助了灾民;作了报道,给企业脸上贴了金;一举两得,值得提倡。这种善举比起企业平时那些自己生编硬造各种理念、玩弄概念的做法要强得多。
灾难是企业文化的一面镜子。企业家们常常要求职工具备奉献精神。据本报了解,在有些企业中,给灾区捐款时,一般职工看部门领导,部门领导看高层领导,中方职工看外方职工,销售商、配套商看整车厂商。有意之看、无心之看,显露出每个职工心底里的东西。“榜样”的力量肯定会潜伏在企业文化当中、市场当中发酵、膨胀,类如地震一样的爆发总会发生,而届时原因还难以道明。(200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