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涨,顾客囤货忙


    罗斯•鲍威尔(Ross C. Powell)找到了一种新奇的方法来应对食品价格的上涨。他在自家的车库里开了一个“食品合作商店”。

    现年48岁的鲍威尔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在圣安东尼奥的一家公司担任项目经理。眼下,他正在囤积价钱便宜的牛肉,因为他预测在奶制品、蛋类和粮食价格上涨后,肉食品的价格也会涨上去。他说,这是一种风险防范策略。最近鲍威尔在自家车库里放了一台22立方英尺的冰柜,还摆放了几个自制的货架,用来存放大减价时买的各类主食。邻居们曾觉得他俭省过头了,不过现在也和他一样开始大量买进肉类食品。
     尽管食品价格的上涨在发展中国家引发了抗议活动,但美国人却在重新挖掘货品齐全、储量丰富的食品柜和冰柜的经济价值,并享受着从折扣店和仓储式零售店买便宜食品的好处。
     每加仑3.60美元的油价让消费者减少了购物的频率,而食品价格的上涨使他们每次采买时都把推车装得满满当当,因此囤积大米、肉类和罐头汤等主要食品再次流行起来。有时消费者囤积食品是因担心会发生食品短缺,尽管美国现在还没有出现任何食品短缺的情况。

     美国农业部预测今年食品价格涨幅将为4%至5%,较2005年几乎高了一倍。食用油价格的涨幅预计将是最大的,为8%至9%,谷类食品和糕点将涨7.5%至8.5%。这些预测数据还不包括今年截至目前已经发生的涨价:3月份12只一装的大个鸡蛋每盒价格为2.20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63美元;白面包的价格为每磅1.35美元,而一年前为1.16美元。

    几十年前,随着低价超市、仓储式会员店和连锁折扣店的兴起,食品价格的上涨得到了抑制,大部分美国人早就不再囤积食品了。那些曾经“辛苦跋涉”到Aldi、Costco和沃尔玛(Wal-Mart)等折扣店的消费者不需要再囤积食品。新的竞争形势迫使连锁食品店削减价格,进而帮助遏制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食品价格上涨。

    如今,部分国家颁布的大米出口禁令已产生了一些影响,促使商店限制大米和食用油等食品的购买量,进而引发了类似七十年代的食品囤积。消费者看到食品价格上涨,他们做出的反应就是大量买进食品进行囤积。

    咨询公司Management Ventures Inc.的零售业研究主管约翰•兰德(John Rand)说,囤积行为的起因并不是价格的上涨,而是因为涨势是可以预测的。

    现年51岁的林恩•麦克德莫特(Lynn I. McDermott)是马萨诸塞州的一位房地产经纪人,她用一个冰箱来存放减价的冷冻食品。她说,过去我只是在大减价的时候才会买一点,而现在,只要是有减价,我都会买很多。

    她是这么想的:食品价格的走势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不断上涨。她说,就和汽油一样,每次去买的时候,价格都会比上次高。她要开车10英里才能到仓储式会员店买到低价批发食品,而考虑到目前的油价水平,这种做法并不划算。

   现年64岁的退休数学老师南茜•格文纳利(Nancy Governali)家住纽约州考特兰。最近她去宾夕法尼亚州赫时的时候,在Giant门店里一下子买了15盒Fiber One麦片,每盒3美元。在她家附近的商店里,Fiber One麦片的价格通常为4.30美元。她说,要是过去我也许会只买6盒,我现在买的更多,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在囤积食品。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教授巴巴•希弗(Baba Shiv)说,囤积行为或许有一种进化的因素在里面,如果你看到某种东西发生了短缺,就往往会更加渴望,手里存更多;卖东西最快的方法就是,竖一块牌子,上面写上,“每人限买两个,售完为止”。

    当然,很多低收入的消费者无力买大量食品进行囤积。中等收入家庭的囤积行为也不足以大幅提升消费者支出,进而有效地抵消经济的低迷。不过却的确减轻了店铺顾客数量下降的影响。顾客数量能显示零售业绩的好坏。Supervalu Inc.的首席执行长杰弗里•诺多尔(Jeffrey Noddle)上个月对投资者表示,虽然顾客人数降低,但平均购物金额增加了。Supervalu Inc.是仅次于沃尔玛和Kroger Co.的美国第三大食品零售商。

    Safeway Inc.的首席执行长史蒂文•伯德(Steven A. Burd)说,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开始转向低价品牌。他说,当价格上涨时,需求会受到遏制,这是基础经济学教科书中的规律,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为了吸引那些买便宜货的消费者,Safeway等公司都在强调低价和折扣。美国最大的连锁食品店沃尔玛增加了半月一次的促销打折商品种类,并在店内更为醒目地宣传降价活动。Kroger和Royal Ahold NV旗下的Stop & Shop连锁店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努力在平时就将主要食品价格保持在低位,而不是用偶尔的大减价来吸引消费者。

    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零售业分析师尼尔•库瑞(Neil Currie)说,现在是塑造低价形像的大好时机,像沃尔玛和超市等不断降价的折扣店在赢得市场份额上会处于有利地位。

    不过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弗上周说,轻微的短缺状况会比低价形像的威力更大。此前有新闻报导称一家连锁店限制顾客的大米购买量,之后他的妻子很快到当地的一家印度食品店里买了一袋大米。他说,这是种直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