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道(甲卯)人物力证篇
如何用我
用人之道前三篇讲的都是如何去用别人,这是我们通常在理解用人之道时所能想到的,甚至是我们在思考用人之道时所能想到的唯一方面。事实上,用人之道所讲的用人绝不仅仅是如何去驭用别人,也包括如何驭用自己,即管理者本人,或者说是用人当事人。而这一点,似乎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导致了这些用人之人的职业盲点。如何克服?本篇就将先人指路与人物力证合二为一,之所以能够合二为一,是因为我们历史上有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二者合为一体了;这个人就是刘备。
虽然,人们对刘备可说是耳熟能详,但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这里还是再简单介绍一下。简介材料来自网络。
刘备:汉族,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生平事迹:160年:出生于涿。184年:桃园三结义,同其弟征伐黄巾贼。194年:升任徐州牧。195年:吕布投靠刘备。196年:投靠曹操。200年:投靠袁绍。207年:投靠刘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208年: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209年:任荆州牧,与孙权联姻。214年:入成都,领益州牧。215年:刘、孙分占荆州。219年:进位汉中王。221年:即帝位。222年:兴兵伐吴。223年:殁于白帝城。
刘备语录:
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安身守命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曹以急,吾以宽。
部分相关人员对刘备的评价: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吕布:是儿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傅斡: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张辅: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本文在这里不想对刘备作什么评价,只是从其事迹中拿取几个细节,来说明刘备如何的成功用我(他自己),以成就其事业的。这些事例大多来自《三国演义》,其真实性无从考证。
第一,来看看刘备如何驭用自己的眼泪。“表面上看这刘皇叔的江山,似乎多半是拿眼泪换来的。三国演义里写此人泣涕,竟不下三十余处。奇怪的是,每一次哭,都能使情况发生积极的变化,或可收人才,或可得人心,或可逃人命,这就不得不教人佩服了。(《曹刘论》)”歇后语也说,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此语虽是夸张,但也足以说明了刘备对“眼泪”这个武器,或者说是工具出神入化的运用。而这也是管理者所不可或缺的一种本领,就是表演!
因为,有的时候,并不是越真越好,尤其是在用人的过程中。正所谓“兵不厌诈”!事实上,有的时候,人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同步”,即与“我”的情感同步,与“我”的需要同步。而作为一个管理者,是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同步”需要的,如此怎么办?演义!这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方法。至少它表明了你对对方的理解,还有与同步的想法。
第二,看刘备如何驭用自己的智慧。刘备绝对是一位大智大勇之人,这从他的事迹中不难得知。比如,煮酒论英雄时的大智若愚,而曹操的望梅止渴与此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这里再举一个小小的细节,从中可以看出刘备在运用自己的智慧的时候的超从之处。正如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茫一样。
在曹操捉住吕布欲杀之的时候,吕布苦苦哀求,这使曹似有所动,于是他问刘备如何应之,而此时刘备的一句话决定了历史的正确方向。这句话是:“公不见丁原、董卓乎”!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却十足的反映出了这位大汉皇叔的超人智慧。这种智慧是战略与战术的完美结合,这种智慧是大知与大勇的完美演译,这种智慧是刚与柔的完美运用!一是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刘备对吕布的入骨三分的识认。二是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刘备在用人之道上的老辣;先有三让徐州,后有射戟救备,而此刻刘备却是如此的“无情”,可见他对吕布的进退早有“运筹”。三是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刘备在关键时刻所迸发出的大智与大勇。曹之本意是必杀吕,这为刘备看的一清二楚,所以刘备表面上只不过是顺水推舟,附和而已;而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则在刘备的肚子里迂回几许了,因为刘备志在远大,终不会为操所用,而操亦为枭雄,亦不会轻言放弃,所以助曹实为害已,损曹实为利已;而一旦真如吕布所言,曹操与吕布和(实际是吕布为曹操所用),则天下必为曹一人所有,如此,刘备之志怕是只能烂腐肚腹;因此,杀吕布于曹于吕实无益,而于刘则大有益;所以刘备说出了上面的八个字。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不在一一分析。
第三,看刘备如何驭用自己的真诚。在我看来,选择了管理这份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放弃了真实的自我。因为管理的大忌,就是感情用事。而一个不能有感或者说是没有了感情的人,又怎么还会拥有自我呢?然而,另我叹服的是,刘备却做到了,而且是如此的完美,以至于他用自己的情感来赢得了天下。首先是他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关羽和张飞,成就了桃园三结义的佳话,也为其未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其次是他用自己的真情打倒了诸葛亮,使其死心踏地的为我所用;而这与三顾茅庐点滴艰苦,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再次是他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百姓,使其宁可死,也不要离开。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有两个,一个是刘备摔孩子,一个是刘备带新野百姓大逃亡。而这两个事例又常为人们误解,并以此来断定刘备是伪君子。在我看来,这真是天大的错误,也是天大笑语!对此不想多讲什么,一是只要是人、只要去设身处地的去想上一想,自然会明白;二是关于此事例的详细论述在我的文章《给世界一个转动的理由·人心也是肉/人心若水/怎样赢得人心》里有详细阐释,此不再赘言。
当然,刘备的感情用事,不只是给他带来了好处,也有坏处,比如让徐州,比如让荆州,比如愤而伐吴,命归白帝城。但纵观始末,利大于弊不可置疑。
第四,看刘备如何驭用自己的果敢。对于刘备的误解远不止于此,再如对于刘备的果敢坚毅,许多人视而不见,却反语其懦弱窝囊,真是不可思议。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能刚能柔,能方能圆,能大能小;而刘备可谓此四者皆备。对此,也不讲大事,只讲一个小的细节,就是刘备弃曹。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清醒的意识到曹之奸诈,和自己的处境日益危险。于是他略施小计,得曹之兵马,离之而去。这个决定充分反映了刘备的果敢,而他“逃走”途中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更是反映了刘备的坚毅与智勇。
可惜的是曹操虽然认出了这位英雄,却没有果敢下手,斩草除根,就象刘备杀吕布那样,结果给自己留下了掘墓人。由此可见,刘备的智谋与勇力均不在曹操之下,反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刘备在用我的时候,所展现出的用人之道远不止这些,但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让人一辈子也学不完呐。
附:
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
从狭义上说,自我管理指工人直接参预各个企业的基本决策。生产资料实现了社会化(归工人团体或整个社会所有);工人在较小的团体中直接地而在较大的团体中则通过他们在工人委员会的代表决定生产和收入分配的基本问题;技术业务管理归他们主持、监督。从广义上说,自我管理是整个经济的民主组织形式,由若干级委员会和大会构成。各个企业的主要工人委员会向整个部门和整个经济的上级机构派遣代表。在每一级上,自我管理机构是负责方针的制定、实施和相对独立的企业之间实行协调的最高权威。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自我管理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的基本结构。在公共生活的一切领域(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医务等等),基本决策掌握在根据生产原则和地区原则组成的各级自我管理委员会和大会手中。在这个意义上,它越出国家的范围。自我管理机构成员从自由选举中产生,对他们的选民负责,可以罢免和轮换,没有任何物质特权。这就结束了传统的国家、作为统治上层人物的官僚政治、作为异化的权力范围的专门的政治。保留下来的职业专门人员和管理人员,只是自我管理机构的雇员,完全从属于前者。自我管理涉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类型的民主。与议会民主相比较,它不局限于政治,而是扩及经济和文化;它强调分权管理、直接参与和为了最低限度的必要的协调而授权。政党丧失了它们的统治职能和寡头政治结构;它们的新使命在于教育,表达不同的利益,制定长远规划和寻求群众对这种规划的支持。
关于自我管理的工人协作的最早主张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傅立叶、毕舍、勃朗和无政府主义的精神之父蒲鲁东提出 来的。马克思早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43页)。工人阶级的联合体将要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机关(参看《哲学的贫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48章)中解释了物质生产领域中的自由观念:“……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而且是“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资本论》第3卷,第926、927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党政治制度并存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斯。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克鲁泡特金、勒克律、马拉特斯塔)阐发了以自治团体的联合来取代国家的思想。基尔特社会主义提供了工人的纵向联合主张。工团主义主张由工会进行管理,这是对先锋队政党的领导权要求的一种重要的替换物。然而,独立的工会的正常作用似乎是维护工人利益和培养工人的共同意志,而不是监督那应当独自负责决策的自我管理机构。一切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无论成功与否,从巴黎公社到波兰的团结工会,多少自发地创造了一些自我管理机构。特别重要的是南斯拉夫的实际经验,那里自我管理的初步形式(党政治制度并存)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用人之道(甲卯)如何用我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