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在规模快速扩张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总体看,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对应、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不衔接,与企业需求不适应,造成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被接收度和具有的竞争力较低。
据调查,某一工科高职院校于2003年开办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开设了经济法、国际金融、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情报分析等10门专业课程。由于职业岗位针对性不强,导致课程设置主线不突出,面宽而不精,难以形成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该专业46名毕业生,只有24人就业。
另一所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较早,当时社会需求量较大,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随着开办此专业学校的增多,社会需求量相对减少,学校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又过于宽泛,缺乏行业岗位的针对性,学生什么都学、什么学得都不精,毕业生没有特色,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
有不少企业反映,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到企业后,往往出现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现象,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