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
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8%、53%和43%,在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各地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实现适应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模式转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按照“需求与优势互动”的原则设置专业已成为不少高职院校的共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8个由企业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骨干专业的调整和开发,先后改、并、新设专业21个。在专业建设中,根椐企业的具体要求,以现场作业流程为导向开发课程。学院还与企业合作,编写了专业教材,使课程内容紧贴时代前沿,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相连。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自身优势,狠抓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教学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培训。同时实行导师制,对参培教师一对一地进行专业能力指导,使其迅速提高水平。学院每年都安排专业教师做“访问工程师”,到企业挂职或脱产进行应用课题研究。在切实抓好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同时,学院还建立了专业负责人制度,按专业大类明确主干专业和专业群,做到整体规划、以点带面、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