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在拓扑变形中延续


 拓扑学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的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拓扑学在网络架构上运用较广,常用的有星行拓扑结构,环行拓扑结构和总线型拓扑结构。

在研究社会制度变迁和文明演变时,我们常常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角度出发,从而得出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势必被淘汰的结论;这种研究角度只能回顾历史,不能预测未来,因为每次变革的时候,人们并不晓得是否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一小撮利益集团捣的鬼,因此人们总是在痛苦中承受一个社会的变革延续。如果从拓扑学去分析社会政经结构,可以发现其实可供人类选择的结构模型并非无限多,也并非永远先进下去,而仅仅是历史的一种连续变形而已。

历史是人类文明活动的痕迹。虽然世界各地区之间的文明差异很大,但说到底东西方文明以及各地的文明演变都是一种拓扑变形。常见的历史划分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不同的社会政经制度拓扑结构。

原始社会的拓扑结构很简单,就是原始人呈分布式拓扑结构离散在各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生活。没有中心控制点,也没有权利的集中与分立,部落之间虽然是网状关系但不来往联系,各个部落只对自己负责。

奴隶社会的拓扑结构是树形拓扑结构。树型结构是分级的集中控制模型,不同级别的奴隶主分别控制着自己的财产即会说话的工具---奴隶。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树状结构。

封建社会的拓扑结构是典型的星型结构。这个社会以最高统治者为核心,以王侯将相和数不清的官吏为卫星组建的集权统治模型就是星型拓扑。这种社会结构如想稳定必须要求皇帝有极高的可靠性,一旦皇帝无能,整个大厦就会坍塌,因为社会对中心点--皇帝的依赖是很强的,百姓心中的天子一旦出了问题,势必导致大乱。计算机上一般采用双机热备份的办法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但封建社会如何能做到皇帝备份呢?

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模型是环形拓扑结构。政治上的三权分立组成一个环形,政策令牌必须全部通过每个节点才能传输,否则任何一个节点(党派)有故障(反对)将会导致命令的的失效。这种政治模型没有中心,不会产生对中心的依赖性,但是众口难调,除非公民的素质都比较高,否则很容易导致出台的政策流产。好处是环形结构能实现民主,不足之处是效率低。

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构模型应该是总线型的拓扑结构。这种结构没有中心,各个经济体是平等的,利益是共享的,每个人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共享的,财富传播呈现广播式扩散。

比较以上各种社会制度,显然总线型的拓扑结构有着一定的比较优势。

历史虽然纷呈万象,其实归结起来就是这么几种模型。在人与人之间元素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拓扑变形并是不无限的,而是有限制的。在有限的模型限制下,人类的政治文明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了,所谓的历史前进只不过是来来回回的拓扑变化而已。

拓扑和易经有的变化主旨有类似之处,都是强调变字,变就是变形,一些新诞生的国家形态就是变形了原有国家。历史发展的奥秘就是拓扑变形,只是很多人不适应这种变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