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葛孚学

山东青州人,工程师。

谁来教化资本?


    人们对于资本的印象,几乎惊人一致的出自马克思《资本论》“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 这句话。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对资本的认识,使得人们对于资本的态度与性等量齐观,性在那句话封建社会被高度禁锢,女孩子未出嫁前要老老实实呆在闺阁里,只有在结婚时母亲才给一本床第秘籍启蒙;然而人们出于本能对资本和对性的欲望是一样的,但中国历史却一直对资本没有过好脸色,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失教的资本与资本家

     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作为补充...

Read more

改革派莫把弱势群体当礼物送人


改革表面看似成功的秘密在那里?

秦晖教授指出缺福利少自由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以厉以宁、张五常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余孽倡导利用国家权力剥夺工人讨价还价的权利,形成所谓“‘交易费用’降低”,其实是一种强盗逻辑。

秦晖教授说的比较含蓄,在我们看来,所谓的降低交易成本把戏无非就是赤裸裸的把工人阶级、农民工当成了会说话的工具,作为一种礼物送给资本家、送给一切可以换取美元的出口商。

当弱势群体被当成一种礼物时,就再也无人关乎他们的权利了。中国资本家只管把心放宽,把机器马力开足,生产出廉价物美的商品即可,至于其他什么劳保、福利、休假、保险、工伤等等问...

Read more

解决中国房地产难题的两把金钥匙


【当前中国改革衍生出的所有社会问题都是在忽视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的客观存在导致的】

 

自从中国人买房子必须买商品房,丧失了自己的房屋建造权的时候,就已经为房地产危机埋下了炸弹,也同时注定了要让一批地产商大发一笔横财。
    
房子是人生大事,但如此重要的一环却被改革戴上了紧箍咒,人们被剥夺了建造权,你要住的房子必须从所谓的市场上购买,这就意味着购房户全部成了房奴。自己建造房子可以掌握质量和花费多少,房子一商品化,命脉全被别人拿捏住了。
    
商品房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刀切。不问收入差别...

Read more

商品房VS独门小院


    在这个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幽雅静谧的独门小院越来越稀少了。

       穷苦的中国人一度极其羡慕西方人的楼房,那种摩天大楼,彻底臣服了没见过世面的龙的传人。于是改革以来,房地产似岩浆爆发,一发不可收拾,楼价步步攀高,似乎不高显示不出经济一片大好。

我一直纳闷,西方人烟稀少,为何喜欢盖楼呢?当然楼有楼的好处,结实抗震,能抗拒台风和暴雨,然而我以为楼房是私有制下的私心外化的产物。

私有制下,人人自成一体,较好的保护了自身的隐私,但又寂寞难耐,楼房正好把一群人密集的集中起来,虽然人口密...

Read more

警惕洋品牌出售背后的玄机


 品牌作为商品经济充分竞争的产物,一度被商家视为竞争的利器。品牌代表着高附加值和高利润,几乎没人怀疑,但也要认识到品牌相对于资源来说,品牌为虚,资源为实,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当品牌统摄一切时,是以虚统实;当资源紧缺时,品牌退后,又恢复到以实摄虚的状态。

 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较晚,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品牌带来的好处,相反倒是自己好不容易培育出的品牌,一见羽翼丰满就急于出售给老外,自己大赚一笔,还暗自窃喜。洋品牌挟百年之誉利用全球化,不费一枪一弹狂赚落后国家的钞票,也着实急红了国人的眼。

 品牌是一个陷阱,出道早的占尽先机,出道晚的疲于奔命。品牌作为虚拟的名...

Read more

斗争何必非要你死我活?


每一个人秉承阴阳之气是不同的,故此格局清浊不同,但造化成人,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所以说,一人一太极,一人一道理。
       
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之间,冲突矛盾难以避免,因为太极不一样,价值观自然不一样,因此老子才提出人与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理论。但实际上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往来避免不了,交流融通反而更加趋于密切。故而彼此之间的斗争也就难以避免。

       
历史上各朝代因为文明有缺陷,对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的斗争缺乏深刻认识,...

Read more

职业经理人为何难以落地?


 

很多企业因自身管理经验不足,都有聘请职业经理人的经历,这些所谓的“空降兵”本质上与农民工是一样的,都是靠出卖自己的智力或经验谋生的伙计。但从实践看,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雇佣关系合作一般都是短寿的。不是公司辞掉职业经理人就是职业经理人自己辞职不干走人。
 
企业大都靠朋友介绍或道听途说来聘请职业经理人,感觉某人名气大或者在某一领域擅长管理,就匆匆签约。职业经理人掌握的利器无非就是那么三板斧,来到企业既不调研也不磨合,上来就想推广自己的那一套东西,恨不得一竿子捅到底。不切合公司多年实际情况的外来“经文”,严重的触...

Read more

企业为什么总是如此动荡?


企业为什么总是如此动荡(原创李茂春)

——同本悟法师谈企业

    20087月的一天,同某一公司的的老板到青州广福寺拜访寺院主持本悟法师,因这一公司经理也是佛教居士,因此对于企业问题特别关注,与本悟法师见面,自然同法师谈论企业经济的问题较多,因为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越来越难过,因此经理就以这个问题展开对于佛法如何看待企业的问题讨论。

1首先是企业文化层次讨论

经理“法师你好,现在全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的各个企业都很难过,法师怎麽看?”

法师“万法唯识造,一切由心生&rdqu...

Read more

心态决定你的社会层次


   

         人活在社会里,难免被划入某个层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个层次是客观的,划分层次的权利属于社会上占据主流的价值观认识,而非我们的一点个性主见。

按照成功学研究人士的观点,社会人群一般划分为三类:20%70%10%。其中,70%属于一般人;10%属于底层频临淘汰的边缘;20%属于成功者,这20%里面的人又划分出5%15%5%属于顶尖核心人物,15%属于围绕核心人物工作的高级人物,这类人的特点是能力出众,工作近乎发疯。这种划分法同样也适用于公司。...

Read more

春天从来不会否定冬天


    细心观察,人们一直喜欢拿现在否定过去,肯定现在的自己,否定过去的自己,肯定现在的一些政策,否定过去的一切历史。可以说,肯定和否定无处不在,个人如此,国家也如此。

 人们为何喜欢否定过去呢?这似乎基于如下一个心理障碍:未来总是美好的。是的,从科技发展上看,现在比过去物质丰富,技术进步了,但这还是表面的东西,有个问题,人们似乎有意无意的在躲避,那就是未来一直是美好的吗?谁敢肯定?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一个致命的误导人思维的错误,那就是进化的一定是适者生存的,适者生存的一定就是优秀的。仔细想一下,这个观点是严重错误的,仅仅从生存的角度衡量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