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洋品牌出售背后的玄机


 品牌作为商品经济充分竞争的产物,一度被商家视为竞争的利器。品牌代表着高附加值和高利润,几乎没人怀疑,但也要认识到品牌相对于资源来说,品牌为虚,资源为实,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当品牌统摄一切时,是以虚统实;当资源紧缺时,品牌退后,又恢复到以实摄虚的状态。

 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较晚,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品牌带来的好处,相反倒是自己好不容易培育出的品牌,一见羽翼丰满就急于出售给老外,自己大赚一笔,还暗自窃喜。洋品牌挟百年之誉利用全球化,不费一枪一弹狂赚落后国家的钞票,也着实急红了国人的眼。

 品牌是一个陷阱,出道早的占尽先机,出道晚的疲于奔命。品牌作为虚拟的名相,牢牢控制住了人们的消费理念。然而,这也仅是品牌大走鸿运的时代。

品牌是商品的灵魂,在商品短缺年代,实体稀少时,人们并不看重灵魂;商品一丰富,就进入灵魂大比拼之战了。品牌代表了商品的气质,出身、层次,修养与智慧。一个企业能否配享某个品牌是要看自身的内在素质高低的。

 

 一日,当与国学大师李守力谈到科学巨匠尼古拉·特斯拉何以在封杀百年之后又重新推出的问题时,李守力认为这是全球面临能源危机,不得不重新开发利用尼古拉·特斯拉的技术,尼古拉·特斯拉的技术能够实现能源的免费与共享,而且可以近乎无穷的使用。当然,这个时候推出尼古拉·特斯拉,也是在国际资本通过石油榨尽了人们的财富之后被迫如此;李老师认为在距离石油消耗殆尽前半个世纪才推出这位科学巨匠,显然是有点晚了。

 这时我突然想到经济危机下美国出售通用、悍马、皮尔卡丹等国际品牌的做法其实另有玄机。在能源危机逼近之时,燃烧汽油的汽车到底还有多少价值?其品牌含金量还剩多少?当石油资源摆在第一位时,品牌自然退后。遗憾的是,我国企业家却蠢蠢欲动,甚至认为是利用此次危机捡了大便宜,殊不知被人耍了还不自知,洋品牌出售正当时机,可以利用落后国家对品牌的迷信再次狂赚一笔。

  

 因此,我们必须警惕洋品牌出售极可能是一个陷阱。

 

 可以预见,发达国家在出售完这些元气丧尽的品牌后,将会改变消费理念,重启另一种理念或者开发新的能源技术,这些技术也必然与所出售的品牌技术毫无关联。到时,国人花费巨资购买的品牌将一无所用。

 退一步讲,即便我们购买的洋品牌还有余气,能否在我们手中玩转,还要看自身的气质是否与品牌相配,不然,只会投机不懂修炼,消费者是不会买你帐的。

       品牌已经进入一个退气休囚时代!

       (作者:葛孚学,青州太极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