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鲁汉
在王石努力摆脱“捐款门”影响的同时,网上对于“捐款门”的争论也在激烈进行着。这不,那位标榜为“著名杂文家”的鄢烈山又跳出来,摆出一副要与人决战的架子。
其实,对于任何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每个人也都有各自表述的权利。大家在网上讨论也罢,争论也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舆论一律反倒是极左的倒退行为。然而,以“杂文家”自居的鄢烈山在“功成名就”之后,居然摆出了一副大佬的姿态,把反对他意见的人统统归入“说话不着调”、“未完成社会化”的、最多是“大一学生”的“网络暴民”。其实,鄢烈山大可不必自以为是。就年龄来说,你也不过50多岁,这个世界上比你年长的、见多识广的人多了去了,在他们眼里你鄢烈山也不是什么着调的人。就学问来讲,你也不过就是在师范学院读了几年中文书,如今的教育界、科技界乃至新闻界拥有博士学位、教授头衔的人多如牛毛,在他们来看你又算得了那根葱?
王石陷入“捐款门”后,杂文家鄢烈山先后写了两篇文章《莫拿“社会责任”强制他人》、《从王石被迫"道歉"想起卢作孚自杀》。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文章到底是如何“着调”的。
他的第一篇文章是从王石陷入捐款门入手,希冀说明“慈善捐赠本来是一种道德自觉,”“不可强求于人。” 并由此引申出来,指责单位组织的募捐活动是让“同事之间众目睽睽之下,都怕比别人捐少了遭垢评,”并指出“这样的捐款就有变味之嫌。”由此可见,鄢烈山对各个单位组织募捐活动是反感的,甚至是抵制的,有字为证:“我的一个侄女,工资勉强够食宿,一月份的奖金至今分文未发,单位却要她们至少捐100元,这算怎么回事?无非单位领导要邀功。”
鄢烈山的文章都在试图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慈善捐赠不能强求于人!那么,王石要求万科的员工“捐款不要超过10元”,难道这不是在“强求于人”?万科员工为什么不可以多捐一些呢?可见强求于人的不是别人,正是万科的领导人王石。网上对王石的抨击也正是出于王石强迫万科员工不要向灾区多捐善款的义愤。显然,鄢烈山对此也是很清楚的,但是鄢烈山为了给王石涂脂抹粉,又不惜添油加醋、自作多情地写到“王石要求他的万科地产公司员工捐款不要超过10元,这当然是指在公司的公众场合。员工若在公司之外捐给任何一个募捐箱、募捐组织,王石当然管不着也不会管。我很欣赏领导者王石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不知道鄢烈山“这当然是指在公司的公众场合”的这个判断从何而来,但显然很不靠谱。从前面鄢烈山对单位组织集体募捐的“感悟”来看,“实事求是”的王石怎会在万科搞这种“有变味之嫌”的募捐活动呢?既然害怕相互间的攀比,那么募捐又为何一定要在“公众场合”来进行?捐款的场合隐秘一些,不就可以不去比较捐款的多少了?而万科员工的善款又是在为哪位领导“邀”功?
鄢烈山声称慈善捐款不能强求于人,却忘掉了“强求于人”的正是王石;鄢烈山痛斥单位组织公开募捐活动,却又把万科说成是“变了味的捐款”的始作俑者。一句话,原本想为王石歌功颂德的鄢烈山,却不想因为自己说话的“不靠谱”把自己的主子也卖掉了。所以,鄢烈山的言论理当受到舆论的一致的嘲讽。然而,面对众人的抨击和攻讦,鄢烈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声称“我不生气”。
“我不生气”四个字,立刻让我想到了梁实秋先生因为《拓荒者》上称他为“资本家的走狗”,就作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引得鲁迅先生一通挤兑。鲁迅先生的那篇文章我在在中学的时候学过,至今记忆犹新。再细想一下,今天的鄢烈山与当年鲁迅先生笔下的梁实秋相比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面我们已经看到,鄢烈山为了吹捧王石,可以把“王石要求他的万科地产公司员工捐款不要超过10元”肆意理解为“当然是指在公司的公众场合。” 而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又把王石本人“为捐款门道歉 追捐1亿元用于重建” 一事解说成“因为王石是企业家是商人,要委屈求全,好比餐馆商店旅社的服务员,为了生意而对人陪笑脸,搞什么顾客是上帝、顾客总是对的,明明是对方无理取闹也要说对不起请包涵。”。。。可想而知,就是王石家的哈巴狗也不会比鄢烈山更能体谅主人的用心。
当然,鄢烈山不是王石家里的哈巴狗,对于万科追捐1亿用于灾后重建,鄢烈山在心疼不之余,更是把认为“王石是想拯救自己的信任危机”的网民统统说成是暴民。但是,当我们看到王石身穿大红色的T恤,踏在地震的废墟上,向着镜头伸出右手做出一个优雅的V字型的手势时,我们确信,他就是在作秀!
当年鲁迅先生痛扁梁实秋的那篇杂文题目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今天借来一用。与鄢烈山先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