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钝感力”


我们赞扬一个人,通常说他“聪明”、“伶俐”、“敏锐”等,鲜有以“迟钝”、“木衲”作为赞美之词的。但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或许“迟钝”、“木衲”已成为一种适应社会的良好素质,发挥出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的力量。这就是渡边淳一先生提出的“钝感力”。

随着生理的发育成长,人的心理也不断成熟,对周围事物都会作出一定的反应。有的人敏感一点,对同样的刺激反应就激烈一些;有的人迟钝一点,对同样刺激的反应就和缓一些。敏感如黛玉,落叶流水会让她对景伤怀,他人的一颦一笑、片言只语都能让她回味遐想,或自卑、或自责,无事不萦于怀、无物不系于心,最后忧心而亡。这是敏感在伤害她们的内心。而许三多、阿甘等辈则不同,他们无视风雨坎坷,甚至听不懂旁人的冷嘲热讽,他们只专注于自己所关心的目标,即便在目标受到阻碍按聪明人的合乎道理的分析应当放弃时,他们也“傻呼呼”地坚持。他们活得快乐,过得充实,并最终成为人生的胜利者。这是“钝感力”在保护他们的内心。

人是属于社会的,不可避免地要参与社会活动。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在竞争激烈的地方,我们把朋友当成对手;而在没有或缺乏竞争的地方,我们把对手当作朋友。如果过于锋芒外露,我们的同事朋友就会把我们当作对手,我们就失去了获得支持和帮助的机会。而如果表现得“迟钝”、“木衲”,同事朋友们就不大可能以我们为对手,我们就降低了受到伤害的风险。同时,同情弱者乃人之天性,我们的弱者姿态会带来更多的同情和帮助,更可能获得成功。《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迟钝木衲的代表,他最后的成功是与其憨厚木衲分不开的。这是“钝感力”在为我们竖起一道“防火墙”。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是古圣先贤们对“钝感力”的诠释。多一点“愚”、多一点“糊涂”,我们将获得更多快乐幸福,更多健康和谐。

    以上为重庆大学08年MBA笔试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