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加息


连日来,加息预期愈演愈烈。追溯起因,源自619宣布提高国内油、电价格后,通货膨胀预期增加,因而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可能会出台更加强硬的政策措施以抑制通胀;再结合更早时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也暗示可能会加息以抑制世界性通货膨胀的传闻,于是市场分析者普遍认为央行加息在即。

近日,加息风波再起,原因是国际油价继续冲高,输入型通胀压力再升,而在6月底的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年会上,央行行长再次抛出不排除使用加息为经济降温的做法。一时间,加息被再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尖浪口。

当前,通货膨胀形势日益严峻,而存款准备金率在多次运用后,继续提升的空间已很有限,所以加息本无可厚非,但每一项宏观政策的出台都应该全局性的考虑其成本和收益的情况,在衡量和比较其机会成本的基础上才能最终确定。而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笔者认为,加息的机会成本太高,并不可取。

第一,加息的紧缩效果有限。此次油电价提升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是一种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加息的效应与其相隔十万八千里,基本上起不到作用。唯一的作用渠道就是加息刺激企业和个人需求,从而降低对于油电的消费,通胀压力可能会因而缓解。问题是,加息牵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用这样的一种全局措施达到紧缩系统中可数的几种商品需求的目的,实在是得不偿失,那还不如彻底放开油电价格,以高物价降低人们的消费欲望。另外,油电等商品属于需求弹性极低的耐用品,加息的紧缩措施对其需求变动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第二,加息对于流动性的制控力也不强。我们撇弃输入型通胀的特例,来看加息对于我国流动性的紧缩作用。加息属于一种间接调控的紧缩措施,其原理是通过提升资金的使用成本和收益达到收缩投资和鼓励储蓄的结果,所以该措施对于市场流动性的控制在于鼓励储蓄。而在当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均已唱衰,社会资金连同热钱都已进入银行储蓄的情况下,加息对于储蓄的吸引力将难以奏效,也即对市场流动性的控制力微乎其微。

第三,加息会诱发热钱加快流入,增加宏观经济风险。中外利率倒挂尤其是中美利率倒挂已经吸引了大批热钱涌入国内,这些热钱对于经济和金融形成了巨大风险,将来一旦热钱急剧流出,后果将不堪想象。同时热钱流入也增加流动性,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也会降低宏观政策的效果。

第四,加息打击实体经济,抑制经济增长。加息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和紧缩性双重压力下早已举步维艰,如果此时进一步加息,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企业濒临破产,损失的将是经济增长。

第五,加息有可能会将房地产市场推向绝境。加息从两个方面打击房地产市场,一是增加的资金使用成本对于已身陷资金紧张局面的开发商,无异于火上浇油,打击显而易见;二是加息进一步降低房地产需求和提高房贷成本。两方面结合效应的后果将是房地产业和股市一样会陷入萎靡,从而银行房贷风险增加,坏呆账威胁金融安全,另外由此导致的投机机会消失还可能引发热钱大规模流出,连锁效应是宏观经济难以承受的。

第六,加息的空间并没有扩大。加息传言滋生的最初前提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即将加息,因而我国加息空间将被释放。但实际上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加息计划并没有付诸实践,很有可能只是个美丽的谎言。

故而,在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加息并非明智之举;即使美欧履行了自己的加息承诺,也应该慎言加息。而对于加剧的通胀压力,数量型货币紧缩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以及特种存款等,应继续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