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为敏感的一周
张立栋
时间坐标,又移入另一个"第八周"。
之所以说是又一个第八周,所对应的是始于今年2月15日的那一轮八周的连阴。
而现在,连续七根周阴线之后,我们又迎来了第八周。
即将开始的这个星期,市场会如何?
如果这个市场对流动性一如既往那样敏感。那么,在本周内,对即将出手的货币政策新变化的预期一定会如既往那样让市场再坐一把过山车。
事情要从上周说起,7月3日本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例行之日,但是,除了发行230亿元的3个月票据外,预期发行的3年期央票却并未同步发行。
敏感地观察家立即指出,这是央行自去年10月25日以来,又一次停发3年期央票。
停发央票,意味着什么?至少意味着市场对央票利率一二级市场倒挂产生了严重排斥,二级市场利率走高,一级市场吸引力下降,央行功过公开市场回笼货币的手法开始放轻。
这应该是市场的自然反应。但是,市场又为什么会如此反应呢?答案恐怕就是因为货币政策的一大利器加息的预期开始高涨。
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放缓,而通胀压力依旧,那么人们自然会预期发生政策工具的更迭。
为什么说有可能是加息而不是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说通俗点,加息目的是吸引投资者把钱放入银行从而可以使市场流动货币的数量减少,可防止经济过热。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要求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提高,为的也是降低流动性。
加息提高的是资金的价格,提高准备金率是降低资金的供应量。和资金供应量减少相比,资金价格的上涨的影响面更大,更像是企业、消费者无一幸免的“一刀切”。因此这也是投资者对加息更为敏感的原因所在。
不过,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一直偏重使用数量型工具,频频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单是五月纷以来就两度上调累计1.5个百分点,现在达到了17.5%的历史高度。就今年而言,理论上冻结的银行体系资金已经高达万亿元,从表面看来,流动性在银行市场范围内的确得到了明显的收缩,各个银行头寸吃紧、资金压力溢于言表。但是,基于并不乐观的通胀预期,在导致六月股市大跌的那次上调一个百分点“奋力一跃”式的调控后,我很怀疑,数量型工具的使用是否已经走到了一个拐点。而7月3日公开市场操作方面的变化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点。
那么,加息会在何时推出?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是在本周,从以往经验来看,停发3年期央票后一般在两个月左右才可能出手加息。不过,本周却是容纳和展现这些微妙变化最为敏感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