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悼别邵华将军


 

6月24日子夜,我从网上看到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邵华将军因病于当天傍晚18时28分不幸在北京去世的消息,异常震惊。我完全没有料到,这位我曾有幸登门拜访过的领袖亲属,这位才华洋溢、与社会各阶层均有广泛联系的和蔼亲切、平易近人的师长前辈,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如此突然地离开这个无数次出现在她镜头里的美丽世界。

7月2日清晨,我早早地出门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之前若干天,同样是从网上,我得知邵华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这天上午9点在八宝山举行——在京这么多年,我竟然从未到访过八宝山——可是这一天,我不能不赶去向邵华老师做最后的告别。

我是八点半到的,我以为我算比较早的了,却不料告别厅前的广场上早已是轿车满目、人潮汹涌——这大体都是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与邵华将军作最后告别的啊!邵华将军和她的一家,和毛泽东主席的所有家属后代,承载着多少亿民众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又寄托有多少亿民众由衷的爱戴和怀念啊!

我随着一长列桌案前的许多队人流中的一列缓缓前行,终于也在桌案上的一本签到簿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之后,我把领到的小白花佩戴在胸前,然后接过一本封面上印有邵华将军遗像的纪念册认真翻阅——当中的内容是邵华将军的生平介绍。作为毛岸青夫人的邵华将军,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儿媳妇,她的一生可谓历尽苦难却又充满光荣。邵华原名张少华,1938年10月出生于陕西延安,父亲陈振亚、母亲张文秋,都是20世纪20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942年,年仅4岁的邵华与父母及其他革命同志于新疆被反动军阀关进监狱,在敌人的毒打和饥寒交迫中度过了多年的铁窗生活,直到1946年才得以被党组织营救出狱……1960年,邵华与毛岸青结婚,从此与一个伟人的名字结下了亲缘,从此与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巨大感召力和无限光荣相始终。

等待了半小时左右,我终于随着自己所在的队列缓缓迈步进入告别大厅。邵华将军的遗体静静地仰卧在鲜花丛中,我默默上前,从覆盖着红旗的将军遗容前踱步环行,满怀悲伤地瞻仰那最后的凝固而鲜明的容颜——我没想到这竟是我第二次见到邵华老师。在拐角处,隔着环列而站的军人,我看见肃然端坐在角落里的毛新宇和他的夫人刘滨微微垂首,神情沉重而悲痛。

从告别厅出来的我,心中满是愁郁和悲哀,我甚至在心中默默地吟唱起了《心中想念毛泽东》这首无比真挚、动人的歌。

人群中留连的我看到许多花圈环绕着告别厅,其中甚至有美国前总统布什(20世纪70年代曾任驻华大使)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外国政要敬献的花圈……过了不知多久,当告别仪式结束,当数千赶来与邵华作最后告别的群众多数都已离去,我终于看见邵华将军的棺椁在军人的护卫下于人群中抬上灵车,紧随棺椁之后的,是敬捧邵华遗像的毛新宇等一行人。当邵华将军的诸位至亲全都在灵车上坐定,我看见端坐于副驾驶之位的毛新宇依旧把母亲的遗像捧奉胸前,神情肃重。毛新宇,这位毛泽东唯一的孙儿,体格端重魁梧、脸庞宽厚和善,仿似有一种慈悲的佛相,果然是毛泽东之后!当灵车启动、缓缓前行,许多人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新宇保重!”“毛新宇你要坚强啊!”而更多的人则喊出了“毛主席万岁!”“我们想念毛主席啊!”这样的心声。

永远忘不了1999年冬我登门拜访邵华将军请她为我主编的即将出版的《北大情事》题词的那一幕,永远记得她老人家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情感画卷精选之《北大情事》一书的真诚关照和有力支持。可惜邵华老师走得太早,太突然!享年69岁的她,作为杰出的摄影家、社会活动家和颇有成果的学者、作家、编辑家的她,应该知道还有许多她想做但暂时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在等着她去打理啊!可天堂的召唤,却让她把这一切都轻轻地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