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究竟是对还是错?


有关袁崇焕之死,自清朝中期以来,史书一直都按乾隆定的调子以为是千古奇冤,果真如此吗?我以为恐怕并非如此。崇祯皇帝之所以决定杀袁崇焕,原因很复杂,关键原因则在于袁崇焕首先违法擅自斩杀了抗清大将毛文龙,而且由此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毛文龙其人。

毛文龙的辉煌与厄运
毛文龙,浙江杭州人。1576年生,自幼家境贫困,年轻时穷困潦倒但喜好兵法,爱谈军事。1606年只身北上,经过他舅舅推荐,在辽东的军队中做了个小官。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战败。1621年3月,沈阳失陷。就在这年的5月,毛文龙受王化贞、熊廷弼派遣率士兵近二百人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运动战、破袭战,同时发动群众,消灭汉奸,扩充队伍,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与努力,几近空手起家的毛文龙终于在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一带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东江镇。而他被朝廷晋升为平辽总兵、左都督并被天启帝赐予了尚方宝剑。毛文龙登岛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力经营,终使自己一手创建的根据地成为牵制后金远途作战的关键力量。如此,观毛文龙在辽东的诸种事迹,我们就不免会联想到几百年后的毛泽东以及他所领导的红军、八路军之两者间的相似性莫非是一种巧合?
从天启帝到崇祯帝,包括众多的朝廷大员,都很早就认识到了毛文龙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屡屡升迁他、褒奖他,勉励他,视其为国家安危之柱石。毛文龙初入敌后的几年,完全得不到朝廷的饷银,但他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努力地做到自行解决。毛文龙上皮岛站稳脚跟后,通过海路与朝廷建立起了联系,可因为各种原因,其能够领到手的军费也往往捉襟见肘乃至缺口很大。即使在这样的困窘中,毛文龙也总是想方设法克服了困难,保存好对敌斗争的军事力量。
事实上,在敌后站稳脚跟的毛文龙不仅能在强敌的鼻子底下保存自己并壮大自己,还时常主动出击袭扰后金边地乃至腹地,每每后金出兵远攻之时,毛文龙的部队更是大打牵制牌从侧后攻击之、偷袭之,让敌人防不胜防、备感头痛。这样的战例很多,比如后金攻打朝鲜,攻打蒙古喀尔喀,攻打袁崇焕负责守卫的宁远、锦州等等,毛文龙的军事动作总能有效地迫使后金军队灰溜溜地撤回来以免自己的老窝被他给端了。事实上,在毛文龙领导东江军事力量的那些年,后金从来就没有真正踏实过。
这就是毛文龙,一个罕见的军事奇才!一个得到了熊廷弼、孙承宗等人高度赞扬的奇才!
可是很遗憾,袁崇焕竟然在1629年6月的这天自作主张地杀害了毛文龙!

也不知袁崇焕是怎么想的,可怜为大明立下了如此奇功的这样一位大将,整整八年,敌人都奈何不了他,忽一日却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由此,一系列悲剧就无法拦阻地奔涌而来。

袁崇焕杀毛文龙显然是大错特错
在明朝末年的辽东前线,袁崇焕与毛文龙两位都可谓是崇祯皇帝最为倚重的大将。蓟辽督师袁崇焕当时的职务相当于辽东战区司令员(正部级)兼名誉性质的国防部长,皮岛总兵毛文龙的职务相当于皮岛特别战区司令员(副部级),两人都战功赫赫。虽然袁崇焕的官阶比毛文龙要高一点,但两人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都有崇祯皇帝赐给的尚方宝剑(对辖内三品以下的官员可先斩后奏)。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双方并非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也非从属关系,均归中央直接指挥,也就是归崇祯皇帝和战时内阁直接指挥。至少是截止到1629年6月为止,两者还是各自独立互不制约的。
但1629年6月的这一天,袁崇焕却擅自把毛文龙给杀了!而且整个事情是经过一番周密而精心的谋划的。这个消息传到朝廷,崇祯皇帝震惊得无以言表——他完全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事件究竟有多恶劣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这事放在今天,就相当于一名军区司令员未经中央军委同意就自作主张,找了些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把一个海军舰队的司令员给枪毙了!这事要是发生在今天,不知大家当做何感想?又当怎样处理这一问题?
也难怪崇祯皇帝会震惊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事实上,袁崇焕不久之后的死与这一事件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袁崇焕受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杀了毛文龙。

毛文龙死后的悲剧
估计崇祯皇帝初一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很想下令立即逮捕袁崇焕交军事法庭法办的,但转念一想,毛文龙既死,辽东两根柱石,也就短了一根,人死不能复生,难道还能让另一根柱石也马上玩完?杀袁崇焕易,再从朝廷里扒拉出这样一位能干的人来却是真难了。况且宁锦防线事关重大,轻易换将恐怕不妥,甚至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患也不一定。
思前想后,崇祯皇帝终于决定将错就错,乃对袁崇焕的暴行给予宽恕,暂不追究,乃至给予认可稳住袁崇焕及其部将和军队。军队虽然是我大明朝的军队,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姑且回头再说罢。于是袁崇焕安然无恙。
但是,毛文龙死后仅仅三个月, 皇太极就领着十万大军绕开宁锦防线向北京杀过来了!后金的骑兵杀到遵化城下的时间是1629年的十月末。直到这个时候,崇祯才得知这一惊人的消息。这位皇帝乃当即下旨:京城戒严!各地方军队火速进京解围!
袁崇焕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带领部分精锐星夜驰骋赶来救援。可惜袁崇焕又犯了若干错误,以致后金大军把北京城团团地围住了,而他却只好率领一支骑兵部队在城外与之对垒、厮杀!整个形势搞得真是很被动。
一个月后,经袁崇焕和各路援军携手奋战,总算暂时打退了后金的军队。
但这样的事情显然震惊了朝野上下和所有京城的百姓。要知道,北京城被敌军围困的情形,仅仅只在180年前1449年发生过!那年的土木堡之败后,京城军民在景帝和于谦的坚强领导下,终于打退了从草原上南下内犯的侵略者。这一次虽然也算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可是,整个北京城里,从朝廷大臣到京城里的普通百姓,没有人不在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带来的恶果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
1、皮岛毛文龙的旧部均于几年内投奔了皇太极,他们之所以背叛明朝投降清朝,最重要的原因当然在于毛文龙之死——这些人与毛文龙出生入死并肩战斗这么多年,可以说,他们是最了解毛文龙其人的,可是,在他们看来,以毛文龙这样的赤胆忠心,竟然被朝廷以莫名其妙的罪责斩首(他们并不清楚杀毛文龙是袁崇焕的主意而非崇祯的旨意),如此,就难免会使他们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对这样的朝廷忠心耿耿?如此,毛文龙的旧部们也就选择了叛投了,并成为满清新建的汉八旗的主力。当然,从这些人在日后清军入关南下的过程中大杀同胞的表现来看,他们在后来也的确堕落成了无可救药的罪人。但是怎么说呢?如果当时毛文龙没有死,而是继续领导着他们抗清,则后来的事恐怕也就不会发生了。
2、毛文龙死后,不再有皮岛掣肘的满清从此步入了一个随心所欲的境地,约略算来,满清在入关前曾先后五次以重兵突破长城防线南下大肆劫掠,所有这些军事行动,无疑对明朝的民生和政府的财政状况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这些行动还呼应了李自成等人的农民军,使得明朝丧失了许多歼灭农民军的好机会。

当所有的质疑最终都汇聚到袁崇焕身上时,袁崇焕可真是无可躲避了。他不得不承担起罪责来。袁崇焕很快被逮捕入狱。后人多说崇祯之所以杀袁崇焕是因为他中了皇太极的离间之计,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因为崇祯直到第二年(1630年)八月才处死袁崇焕,九个月的时候足够使崇祯冷静下来做理性的思考、权衡和判断。
崇祯最终之所以决定杀袁崇焕,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点我以为无疑是因为袁崇焕擅杀了毛文龙,而这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