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6)


  政治文化的差异

  (一)群体政治文化的差异

  1.纵向对比政治文化之间的差异。从纵向对政治文化考察,不难发现政治文化的差异性。比如18世纪的中国人与20世纪的中国人对合适的政府形象具有不同的理解。在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其政治文化差别也很大,这种差别是人们在政治行为的认知、信仰、价值判断、情感和情绪态度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2.横向对比政治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治系统有不同的政治文化。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不同,决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政治文化基调的差异。比如日本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就有显著的不同。集体性、合法性、强烈的民族意识、政治一元论、等级观念、平均主义等构成了日本政治文化的基调;而法国的政治文化则以政治上的模棱两可、政治观念的多样化、政治上的左右两派极端分化等等为其突出特色。

  不同的社会阶级、社会阶层也会有不同的政治文化。由于社会地位、财产关系、利益关系、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方式不同,对待同一政治系统、政治行为表现出不同的主观取向。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面对同一政治目标时,往往会采取截然相反或尖锐对立的取向,直至成为两大阶级对立的政治文化。

  (二)个体政治文化差异

  同一政治体系中的成员个体之间也存在政治文化差异。即使同处相同的历史阶段、阶级或阶层、接受相同的政治社会化教育,也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个体政治文化的差异。高洪涛先生认为个体政治文化有三个方面的成份:(1)对政治系统的取向。个体对于所在政治系统的政治制度、政治规范、政治符号以及政府官员的评价和态度;个体对于公共政策的要求和政府决策的感受与态度。(2)对政治系统中他人的取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体认同的政治单位特别是他感到有强烈效忠情感,负有义务和责任的单位和团体;政治信任可以体现个体在政治生活中相信他人或者其他的团体对他本人的态度如何的信心强度;个体对于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行为的观念。(3)对自己政治行为的相关取向,可以分为政治能力和政治效能两个方面。政治能力是指,个人参与政治生活的频率、程度、方式,对自己在公共事务中使用政治资源的次数,对自己所具有的政治知识的评估;政治效能是指,个人的政治行为对政治过程有或能有影响的感觉,这首先体现为个体必须相信政治变迁是可能的,并且相信个人的努力在政治变迁中能发挥作用。个体的这些主观取向因人而异,因而造成政治文化的多样情形。一般地说,这些差异并不根本妨碍同一政治系统不同个体达成一定的政治共识,形成整合的政治文化1。

  个体政治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被领导者”的政治态度、政治期待、行为模式和分布情况,判断政治稳定的程序和通常所说的“人民心声”;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政治领导层即政治“精英”们的个体取向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