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型超市与农业产业化


农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让农产品顺利“进城”,而大型超市和连锁超市就是非常好的平台,如何通过超市的带动和培育来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将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农业产业化概述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它的目的之一是使农民真正得利。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农民富裕起来。实行农业产业化还会使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地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从而引导、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且建设一批主导产品、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商品基地。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构成农业产业化,必须具备如下六个要素:一要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二要立足于当地优势;三要实行专业化分工;四要形成经济规模;五要组织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六要实行企业经营。这六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可能把我国农业发展成能够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衔接的产业。这中间,核心问题是如何把“千家万户”和“广阔市场”两者结合起来,而这个结合的关键在于要有好的龙头企业。

二、超市与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真正的龙头是超市,真正的领路人也是超市。要自觉利用连锁超市作为龙头,拉动产业化发展,让千家万户跟着超市农业走,带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中国连锁超市的崛起,将可能使农村发生深刻变化。据统计,在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了超市。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南美洲一些国家,其超市食品零售额占食品零售总额的50%-60%,其发展趋势可以预示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超市发展的前景。目前中国只有20%的农产品由超市售出,但增长速度非常快,因为与集贸市场相比,无论是购物环境还是质量安全,超市都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超市正在成为消费者最信赖的购物场所。当然,在通过超市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借力发展超市农业来推进农业产业化还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生产规模不适应。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还是单家独户的经营,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难以成批量、有规模地进入市场,形成不了产业优势,更谈不上超市所要求的质量认证和品牌。

二是质量标准跟不上。由于我国农业化标准工作起步晚,国家正式发布的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的农产品不多,大部分上市农产品没有标准,特别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安全限量标准更是严重缺乏。农业企业也普遍缺乏质量认证意识,拿不到超市的“入场券”。

三是品牌意识差。产品进超市,农产品品牌包装是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农业思想还很传统的我国,要想让包装这个新事物被农民普遍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是有些超市运作不规范。超市是借鉴国外经验创立的新兴经营方式,在行业标准制订、经营管理、监督机制上还不健全,运作上还缺乏规范性,市场准入不严,影响了公众对超市的信任度。

三、超市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分析

在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进中,有效利用超市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取得成功的主要模式有三种:

一是“超市+基地+农户”。如湖北的富迪实业有限公司采用“超市+基地+农户”模式, 2004年销售额6亿元,其中通过富迪超市窗口销售的大米、肉类、蔬菜、水果等地方农副产品达1.5亿元,同时,通过引导农民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实现加工转化增值,帮助农民增加直接经济收入达1500多万元,现在富迪建起了陈场园艺水果生产基地、郭河印湾养鸡基地等21个专业生产基地和多个专业生产合作社;如湖南心连心实业有限公司以开设的乡村超市为中心,由乡村连锁店将当地有特色的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并运用现代与传统的收购方式相结合,既可现金收购,也可易货交易。乡村连锁店的另一职能是,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帮助公司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和发展公司所需的安全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基地建设以协会的组织形式出现。基地的建设和扩大意味着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的生产模式的推广,为超市批量化、标准化的采购需求提供保证。超市通过订单采买等形式解决农民“种难”的问题,将加工中心前移到种植基地,解决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难题,再通过连锁超市配送体系,实现当地农产品出乡、出县、出省,从而解决千家万户卖难的问题。

二是“超市+龙头农业企业”。在超市与农户合作过程中,超市难免面临农业生产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难以成批量、有规模地进入市场的问题,农产品形成不了产业优势,就很难达到超市高质量、统一标准的要求。针对此问题,湖北省发展出龙头农业企业与超市对接的一种模式。超市需要特色农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特色农产品则要借助超市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大型农业企业是使双方对接的最好媒介。如湖北山绿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配送的工贸企业,经营重点为蔬菜、肉类、禽类、水产、豆类等农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销售和物流配送。公司通过组织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组织指导农民种植、养殖,形成规模化生产,用市场办法和订单形式,一方面将无公害蔬菜直接配送到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另一方面对其他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进入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实现农户+基地+工厂+超市点对点对接,购销一条龙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山绿公司通过三大配送中心,带动40个专业合作社,联结近10万农户,建立蔬菜种植供应基地30万亩,对基地内种植的大白菜、土豆等大宗蔬菜进行连锁配送,日配送量100多吨。 

三是“订单式农业”。大规模的订单农业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的希望之路,如广平县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改造传统模式,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和“订单农业”等方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连接机制从松散型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发展,使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集种植、养殖、培训、加工为一体的国家   龙头企业——扶贫科技示范园区实现了公司带基地,基地带专业户,专业户带农户,农户带产品,产品带市场,市场带产业,产业带结构调整的七个带动。

四、对大型超市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思考

大型超市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需要推动规范化经营,提高流通辐射能力和效率,扩大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扩大农产品连锁销售规模和比例;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或便利店,积极引导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与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推动农产品直接向连锁超市、便利店配送;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培育农产品经营市场主体,发展大型区域农产品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等模式,推动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农产品流通;要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大力创建名牌农产品,通过举办展示会、交易会等方式,推介名牌农产品,推动名牌农产品进超市,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是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带动。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来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辐射力,综合各种资本创办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技术服务型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有序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在大宗农产品主产地、集散地,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产品综合或专业市场,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一方面通过深加工、创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把建瓯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办基地、联结购销户、发展订单农业等,带动农民增收。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特产超市的建设。超市主要集中所辖范围内的省、地、县级龙头企业及部分作坊加工优质的特产,品种繁多、质优价廉,旨在为所辖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产品提供展示展销的平台;为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拓宽市场,打造企业品牌;为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是创新联结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的聚合力。用工业经济的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间打造生产链、营销链、利益链。探索“基地+协会+产地市场”的经营模式,实行一体化管理。与此同时,提高农业产业化的驱动力,围绕无公害果菜、生猪、家禽、豆制品、水产、畜牧等优势产业抓产业基地建设,按产业发展格局的要求制订扶持政策,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的集中。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组织科技培训。

四是搭建平台,召开优质农产品进超市对接会。可以由商务局、农委联合起来,不仅向现有的本土超市推进,而且还可向周边超市推荐,积极向大型的超市,特别是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大型超市推荐本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生产基地和名牌特色产品,把更多的优质企业和资源推广出去;与此同时,组织现代营销,扩大农业产业化影响力。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构筑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平台,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整合农产品市场资源,探索公司化运作方式,构建新型的市场营销机制。加强与超市的合作,发展产销直挂的流通形式。

五是强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在超市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起助推作用,因为农业产业化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对接首先需要信息的对接,通过网络和系统把农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超市的需求、信息上网交流,以便更快捷地连接农户和企业、超市间的合作,更好地引导农户种什么、怎么种,让广阔的农村全面对接巨大而又瞬息万变的市场。

总之,农业产业化,超市要先行,通过大型和连锁超市的带动,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提升,规范相应质量标准与体系,从而有效利用超市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王唤明,营销专家,现为上海洞井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安徽山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更多相关介绍,见www.diyiyingxiao.com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咨询电话139563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