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与勇士的对白
大地震来得太突然,此文也是急就章。为了赶刊期,笔者放弃了很多采访,也放弃了很多思考。这场几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地震,惨绝人寰的大灾难,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去展示,去描绘,去思考,实在太仓促,也太困难。
在拉拉杂杂写了这些以后,我想把我与王沁林将军的对话写下来,兴许和描述救人的过程一样有意义。
我问过王沁林:你是一名将军,重责在身,为什么还要数度闯入险境,钻进危楼?
他回答我:那时候,我没把自己当将军。我觉得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我说:可你的确是一名将军啊?
王:此前7支救援队都放弃了,说明情况复杂,必须由我实地观察。危险?战士都已进去了,我有什么不可以进去的!在每一次战斗中,我们都是站在第一线的:站在第一线,就会给战士们莫大的鼓舞。靠前指挥是我们的要求,也是职责,不是什么壮举,也不是什么英雄行为,我们的干部都是这样做的!
我说:可成千上万的群众都在为你的安危担心……
王:我没有想到会有记者拍摄,没有想到会牵动大家的心。希望你们把我们的士兵好好讴歌一下,搜救的时间长,最艰苦的时候他们都在现场了。特勤的战士都在一线,他们许多人家在灾区,家中也有人死去,他们也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却还在灾区一线奋斗,他们真该好好表扬表扬!
我说: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总结吗?
王:我们充分发挥了装备、器材、技术上的优势,科学施救,行动迅速,从多方面,如程序,手段等都做了很好的预案,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对得起市委、市府和全市人民,深感欣慰。之所以这样,总结起有三点:有精良的装备;有丰富的经验;官兵有无私无畏的精神。
我最后问:没有遗憾吗?
王:也有遗憾,我们可以更快一点,救人更多一点……
同样,在家主持工作的傅纪成政委也说到了这一点:我们行动已经很快了,但是我们应该更快一些,设备,技术更先进一些,那么我们就可以救更多的人了。
回首
如今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辄几十层的高楼,乡村也到这类水泥结构的房屋,抗震力稍弱,就会酿成大灾大祸。
而救援力量方面,靠大部队手刨肩扛的时代早已过去了,靠人海战术救援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科学搜救,技术搜救,一流的设施设备正在占领现代灾难施救的舞台,而大型设备如挖掘、起重方面的支援,在我们这个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麋集着几十上百座摩天钢筋水泥楼的时代,就更显得非常重要了!
直率地说,我并不主张在民族危难之时急于追究某些楼房设计者建造者的责任,因为此时的要务是救人,救人刻不容缓。但是当我们回过神来之后,该思考的还得思考,该追究的还得追究,该防患于未然的就得防范!
为什么我们死得最多的是孩子。当一窝一窝孩子的尸体出现在残楼的一角,你的心中难道不会悲恸?那些年逾不惑甚或年逾知命,含辛茹苦养大他们的父母,心中又有何种的悲怆?他们今后如何面对孤独的余生?他们又如何面对孤独的暮年?数以万计的肢残者,在社会的关爱之潮消退之后,又如何去面对生活和繁杂的社会?
人们屡屡提及的那些太细的钢筋和粉状的水泥,难道不是促成死亡的又一魔手?
还有,我们的城市楼层越来越高,越来越密,有人问,假如重庆渝中半岛发生这样的地震,何处可逃匿,何处可躲藏。当然,专家告诉我们说,我们这个城市地壳很牢固,不会发生强地震。但是根据辨证唯物主义学说,世界上有永恒的东西吗?
还有,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我们沉湎于连续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兴奋与快乐中,我们几乎失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警惕,我们轻描淡写地对待不断发生的危险较小的震灾,我们甚至不肯在很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很有限的地震知识教育。在我的印象中,30年来,我们几乎没有进行过普及性的防震救灾教育,不仅仅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传媒,我们的社会机构也一样。
所以,地震袭来,我们惊愕,我们伤心,尔后从悲痛中猛醒,蜕变,化悲伤为举国的力量和旷世的团结。
有人说,这是件好事----坏事变成了好事。
但我不认同。因为代价太大,那么多家园被毁,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去。
我诅咒这场万恶的地震,可惜它不是美帝国主义,不是日本帝国主义和蒋匪帮,我们无处反击,无法反击!我们只能无助地舔舐自己的伤口,修复百孔千疮的家园。
地震还会再来,谁让我们处在活跃的地壳板块之上呢?尤其是沿青藏高原东侧一线,那里永远都有能量的蓄积,永远都有能量的释放。谁让我们是地球上孱弱的居民呢?千百万年来,地球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各种各样的磨难,而后走向它必然的归宿。
早在1991年10月,笔者在一篇名为《冒险的价值》的散文中,就写过汶川,茂县一带行路的艰险,写了活跃的地壳与地震,写了太多的泥石流与崇山峻岭(当然也经过了当年寡为人知如今扬名世界的映秀),感到那里到处隐藏着危机与风险,发誓不再去惊扰那片神圣的土地······17年间,我再未去过那里。我绝不是先知,但我的确心存恐惧或者敬畏。
这次大地震的唯一益处,是再次让我以及与我一样的的人类,明白了我们不过是很弱小很偶然来到这个星球的生命,我们很卑微,我们应该谦恭地活着。
这些话有点离题万里了,但是最后,我想还得感谢救黎民于水火的消防战士,因为地震之类灾难还会发生,你们还得时刻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