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之富是举世公认的,典藏品数量近70万件,如此多的文物,如果3个月换一次展品且不重样,可供展出近百年。 这不得不让世界绝大多数博物馆望尘莫及。
在台北的第三天,我几乎留出一整天,只为一探台北故宫的厚重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外形似乎有意袭承北京故宫的风格
在出发去的路上,我跟陪同的台北市观光协会的李路加理事长聊起台北故宫的如烟往事。
我当时的最大疑问便是,这些贵重的文物珍宝是怎样到达台湾的呢?
李先生不愧为专业选手,几天来我还不曾见他有答不上来的时候。
李先生说,1948年徐州会战失利,南京受困,蒋介石决定将故宫国宝和南京中央博物院、国立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的藏品及外交部重要档案,一起运往台湾。
当年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在的南京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大都源自北京故宫和这里。
为此,蒋介石专门划拨800万元的经费支持,并部署了五次运送故宫珍宝的周密安排。很快,紧张的运送工作在严格保密下开始了。
当年的运宝部署图
当时有谁会想到,战乱纷飞中,竟还有一条金灿灿的线路!
第一批文物是用“中鼎”轮从上海运往台湾基隆港。
因为战事吃紧,人心浮动,各部门衔接困难,码头上混乱不堪,博物馆人甚至不知道船上给他们多大地方,码头工人也有意怠工,两个人能抬的箱子他们要三个人一起搬,后来甚至四个人一起搬,到最后,很多箱子不得不舍弃掉,滞留在码头。
好不容易装好,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海军部人员听说“中鼎舰”要开往基隆,纷纷带了家眷和行李,赶来搭船逃命。场面变得无法控制,船上人满为患。文物的安全怎么保证?负责运输的杭立武焦急万分,束手无策,报告了“海军总司令”桂永清。
“总司令”出面告诉大家,会安排其他船只运载家属,才平息了风波。
谁知道出海后险情不断,惊涛骇浪,短短五日好象漫长的五十年,装满奇珍的箱子在船舱内左右摇晃,严重的晕船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人们呕吐不止。
混乱局促的舰艇之上,真不知道那知情的少数人,情何以堪?
第二批文物是招商局“海沪”轮运输。
这次轻松了一些,主要是中央博物馆和中央图书馆的珍贵图书,包括有中日战争胜利后向日本索回的很多珍贵的图书和艺术品。
第三批文物的“昆仑”号于1949年1月29日离开港口。
这时快点离开,已是国民党官兵唯一的要求,“昆仑号”军舰一开到,海军部的眷属就抢先上船。文物箱运上去的时候,与这些人混在一起。天价奇珍异宝就被人们坐在身下,也不知道当年的人们后来知道这个秘密会怎么想?
杭立武只好再用上次的办法,找桂永清来解决。
桂永清赶来了,家眷苦苦哀求,哭声一片,希望放一条生路。面对这些残兵部下,“总司令”也唉声长叹,潸然泪下,挥挥手,让他们起航了。
正是这些人员占据了船舱,才使得一部分文物留了下来。
同样一路波涛汹涌,直到2月22日才到达基隆港。
第四次文物正要开始运输,政局发生变化,蒋介石宣布辞去总统,让李宗仁继任。在当时战局下,李下令停止所有的文物运送。五次计划变成三次,让许多珍宝得以保存在北京故宫,但据统计,还是有3824箱文物被运到了台湾。
那两岸故宫藏品比较起来,到底哪家的数量多?又是哪家的精品多呢?
有学者说过,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古迹只是台湾的冰山一角而已。我觉得这话绝非针对数量来说的,而是指价值上。
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它们被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
翠玉白菜,原属清宫旧藏。
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的作品,由翠玉琢碾而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尤其逼真的是菜叶上还停留有两只昆虫:螽斯和蝗虫。它们寓意着多子多孙。
去年有消息说这镇院之宝在外借到高雄时,螽斯腿部出现缺口,
引发两岸高度的关注,后来据说是旧伤
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身边的朋友有感而发:
“真想咬上一口!”
毛公鼎最不寻常的价值在于该鼎腹内铸有一篇长达499字的铭文,字体之庄重、字数之繁多,在青铜器中独一无二。鼎铭记述的是周宣王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鼎铭描述了作鼎的起始缘由,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
毛公鼎内的铭文才是其真正价值所在
穿透历史,直面而来
天下书法排名第一的三希堂帖指的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和王珣的《伯远帖》。前面“一希”只在台湾故宫才有,而后“两希”只有在北京故宫才能见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希”缺的书法真迹
据说乾隆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曾在帖前写下“神乎其技”的至高评价。
要论藏品完整性,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都有缺憾。我梦想着,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两院珍品合一,搞一个全球的“故宫珍品巡展”,这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故宫,也才能真正演绎老院长秦孝仪先生说的“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
民族稀珍,何日团圆?
附: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概览
书画:近1万件,宋以前画达千幅,其中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和米芾的《蜀素帖》等。
青铜器:有西周时代的青铜器300多件,其中一半刻有铭文,都是传世珍品。比如毛公鼎,腹底有3行497个字,至今仍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
古籍:近57万件,包括四库全书和善本图书等等。
玉器:出自清宫的翠玉白菜最受瞩目,是台北故宫的招牌。
瓷器:从宋瓷中的汝窑,到明清两代的官窑重器,汇集众多中国古陶瓷精品,这也是台北故宫最为重要的收藏。
严正声明:本文由贾云峰:旅行即人生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贾云峰台湾走透透”系列文章:
==============================================================================================
访博客、游台湾、抢沙发、赢图书
各位博友,结合“台湾走透透”主题,现在搞一个赠书活动,说明如下
从 7月26日起,若您能在本博主的所有博文中,评论抢到第一的席位,我将送您一本精美图书!
图书是本博主采访28位大牌明星,发现的明星幕后隐秘故事,机会难得,每篇一名!若您抢到沙发,请别忘了将您的联系方式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我将把图书邮寄给您。
谢谢合作,预祝抢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