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槟榔西施”的日记


 

 

(作者注:

      是否发表这篇博文,我一直在犹豫,因为这里面记载了我穿越台湾和“槟榔西施”的一段奇遇,但后来转念一想,写台湾不写“槟榔西施”总觉得少了什么,如果你愿意,还是跟我一起踏上当年那次奇妙的旅程吧……

 

    那是个夏秋交接的时候,我开车驶入垦丁,已是傍晚,夕阳余辉,太平洋波光粼粼,暖风徐徐,台湾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宝岛。

    前面路边渐渐出现一些奇特的小店。

    全是卖槟榔的,阿玉槟榔、小红槟榔、阿蕙槟榔、黑美人、小翠姑……

    我疑惑了:卖槟榔的小店何以这么多?该不会遇到我以前听到的“槟榔西施”吧?

 

在如画般秀美的海岸公路尽头,即将上演大反差的浮世绘

 

    来台前,经常听到“槟榔西施”的故事,据说槟榔店主招聘年轻姑娘卖槟榔,招揽南来北往的汽车司机和游客,俨然一道台湾特有的性情风景。

    曾经有位出访台湾的朋友回上海,向我展示偷拍回来的“槟榔西施”。一个个明眸皓齿的女孩儿,青春无敌。她们身上的着装十分清凉,脸上表情却落落大方,笑意盈盈地向我那位略带一些尴尬的朋友兜售着草绿色的槟榔。当然,朋友还告诉我,经由这般香艳推销,槟榔的价格就会翻上两三倍 —— 他买了以后才知道的。

 

年轻的女孩儿用最俗艳的颜色武装自己,像霓虹灯一样

或许,这是“槟榔西施”美学?

 

    我开近一个个小店,发现槟榔小店果然同烟酒杂货铺不同,大都是一间单独的小屋,三面或者四面都镶嵌着玻璃,完全透明,有些甚至装点着色彩俗艳的霓虹灯。“槟榔西施”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笑脸迎人。 

果然与朋友所说的相同,只是,时隔两年,她们的装扮更加地火爆撩人。

 

狭小简陋的槟榔小屋

幌子是美女,还是槟榔是幌子?

 

    夜晚四周的灯光暗了,路边这些亮晶晶的玻璃小屋,对外放着歌曲,像一个个梦幻的孤岛,里面柜台前一个个浓妆艳抹的“西施”,引来一辆辆汽车停靠。

 

    在这南台湾的夜幕里,真实的台湾生活体验似乎离我很近很近了。我好奇心顿起,靠边停车,沿路荡着。

    那些玻璃小屋一字排开,好像一个个橱窗,每个里面都驻扎一位“槟榔西施”,就像浩大红尘里的一个个独幕小舞台,这些年轻的女孩在里面独自表演着。肉色翻飞,低胸围、超短裙,还有三点式,行人过来,立刻迎上来推销。 

 

 

“槟榔西施”的别样制服

 

    好不容易摆脱纠缠,我发现一个有些清冷的小店,一个“槟榔西施”正在伏案写着什么,我走了进去。看到经过的门上写着“阿香槟榔”。

    店很小,玻璃屋只有几平方米,一个冰柜、一张桌子和一个高脚凳就是全部家当。

    “先生,买包槟榔吧,又嫩又多汁,包您满意。”

    这是个头发染红的年轻女孩,如火的长发,黑黑的眼线,松松的眼袋,眼神慵懒而忧郁。

    “好吧。”我说。

    她高兴地掏出一个小袋子,拿出一粒槟榔,熟练地用刀子切去头尾,又打开一个小盒子,用小刀剜出少许白泥膏,平摊在槟榔叶上。白泥膏是一种类似石灰的东西,据说可以降低槟榔的不良刺激。包好后,她把槟榔递给我。

    我试着吃了一口,苦苦的,难吃极了。

    她看着我笑:“你大陆来的吧,第一次吃?”

    我点头,不停地咀嚼,慢慢有了一点干涩的甜味。

    “你叫什么?”

    “你不是看到门上的字了吗?我叫阿香。”

  

    我翻了翻她放在桌上的本子,“写什么呢?”

    “别看,是我的日记。”

    “你肯定在读书吧?

    “不上了。家里现在全靠我。”

 

    台湾人常说“买槟榔,不一定光嚼槟榔”。“槟榔西施”给人的印象就是“色情”揽客,她们裸露肉体,“性”是最大的卖点。客人买一定数量的槟榔后还会提供特殊服务,有些甚至进行性交易。

    阿香写的是什么样的日记呢?

   

    一阵嘈杂中,店外公路上,一辆货车停了下来,司机饶有兴致地看着火辣的槟榔西施。阿香有感应似的,马上站了起来,向司机连抛媚眼。

    看着性感的女孩,听着温柔的话语,司机早已迫不及待从车上跳了下来。

    买了槟榔。显然司机还不满足,让“槟榔西施”喂他。司机一边吃着槟榔,一边趁机轻薄着。

    

    我偷偷翻开日记。

    那本日记薄薄的,纸张很粗糙。

    里面有讲她工作的,她希望多赚钱,但对其她“槟榔西施”们穿透明装、露毛装也感不屑;有讲她情感的,她为水灾捐了款,感到非常开心。

    日记错别字很多,凌乱不堪,但我突然有收藏的欲望。

 

    “你在干什么?”

    粗声大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回头一看,几个电影里黑道模样的人,大摇大摆走

    进店门,我想起行前台湾的朋友告诫我,“槟榔西施”大多有黑道罩着,不可以惹事。此时阿香也不见踪影,我只好匆匆离开。

   

    我逃也似地发动了汽车,等红灯的时候,回头看到马路边,阿香还正人群中卖力秀着自己。刚才嘴里槟榔混着石灰膏一起嚼,现在涩涩的,我像当地人一样吐出口水,血般黑红,

    这就像“槟榔西施”的生活,苦中带血。

 

 

卖笑中,“西施”们的青春日渐流失

 

    “槟榔西施”,是台湾社会不折不扣的边缘人。她们虽说也撑起一个行业,也算台湾社会文化不可忽略的元素,却屡次被各种团体抗议抵制,也曾在政府的强制下,大举撤出台北地区,而从个体上,这些鲜活靓丽的女孩儿,并非人人与色情沾边,却在普通民众眼里清一色地“不干不净”,人生的诸多选择,都会受到影响。阿香那单纯的日记,还能记录多久?

    在台湾,每次迎面撞上那一张张灿烂明艳的笑脸,心底总有些伤感。

 

 

“槟榔西施”们备受争议和诟病的“盈利模式”

 

    今年夏天的两条新闻,让记忆中的阿香又跳了出来。

    第一条:法国巴黎世界文化馆主动邀请高雄美术馆以“槟榔西施”为主题,策划展览在巴黎展出,于是便有了“圣台妹─槟榔天使系列”这样的主题作品。

  

     第二条:台湾农贸代表团来大陆推广水果,现场助阵展示的,是一群着装火辣依旧的“槟榔西施”。

我想,到过台湾的朋友,一定会跟我一样会心一笑吧。

 

 

新闻截图:推广会上风光无限的“西施”们

 

严正声明:本文由贾云峰:旅行即人生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贾云峰台湾走透透”系列文章:

 

传世芳华付三台 – 连战先生亲笔书序 

台湾走透透  明日就出发

邓丽君一元台币买到的墓地 

蒋介石暮年秘邀毛泽东访台

关于三毛的一个噩梦

罗大佑:致所有在异乡人们的一封信

 

==============================================================================================

访博客、游台湾、抢沙发、赢图书

各位博友,结合“台湾走透透”主题,现在搞一个赠书活动,说明如下

   从7月26日起,若您能在本博主所有的博文中,评论抢到第一的席位,我将送您一本精美图书!

   图书是本博主采访28位大牌明星,发现的明星幕后隐秘故事,机会难得,每篇一名!若您抢到沙发,请别忘了将您的联系方式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我将把图书邮寄给您。

    谢谢合作,预祝抢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