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行指出全国70城市上半年价格环比增幅趋缓,象上海6月已增幅减至为零,同时二手房指数逐月下跌,由此得出结论:房地产拐点将至。刹那间,仿佛在耳边唱响多年的拐点就要近在眼前了。是否真的如此呢?以下是我的个人分析:
第一说全国范围:既然全国,就不能眼睛只盯着几个一线城市。行业内普遍的共识是,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四线城市,由于城市化进程,积压了大量的自住需求。一些地方的状况形象地说就是:“产品是上海5年前的,价格是上海7年前的”。市场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另外,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原因,一些三线城市在政策执行的到位和执行细节上是无法和上海相比的,开发商的压力比起大城市来说,小了很多。只要项目定价合理、品质有保证,基本上市场层面不会有大的问题。总体市场完全可以看好,如果有拐点,更多的还是向上的趋势。
第二说上海。
1.上半年市场受外来事件影响太多:A股暴跌、512地震都对市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加之季节性销售淡季,所以指数增幅趋缓是很正常的现象。同时要看到的是,虽然环比在减,但同比依然在漲。即便7月环比出现负数,作为业内人士也不应当就此判定,全国性拐点出现。最多称之为:上海的商品住宅价格拐点出现。绝非房地产市场拐点。这个是一定要在媒体面前、老百姓面前说清楚的。
2.二手交易有价无市非今年独有。二手指数降低是综合原因导致。
作为销售流通的重要环节,三级市场被人为堵塞,自2005年以来其一刀切政策误伤的恶果正随着国内经济的波动而越发显现。一方面是变现困难,有价无市;另一方面是大量需求被驱赶至一手新房市场。真不知道政策制定者是想打压房价还是哄抬房价。反正是为30%的税收增长做出了贡献。
同时,还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地方政府对于中介的管理越来越有“特色”。譬如:保证金制度、指定估价机构估价,低于估价的不许挂牌、强征20%差额个人所得税,而后又取消,等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这些均造成对上海目前二手中介市场的冲击,再加上行业本身的竞争加剧、生存艰难。三五年前看好三级市场前景纷纷抢滩进入的资金,现在大多负面缠身、苦苦支撑,不能不说是行业的一悲剧。
3.真实需求依旧存在。
房地产行业向来以实际成交作为真实需求的反映。因此,根据新增供应量和去化成交量,作为供需比率的依据。这样的统计方法,我个人是一直存怀疑的。由于市场的波动,导致观望的需求到底算不算真实的需求?他们又該如何统计?这个问题,目前在行业内、政府部门这里一直无法真正的解决。所以,对于市场的判断经常走入的一个误区就是:一看成交下跌,就认为市场不好。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计渠道可以很科学和严谨地推算出一个市场上真实的需求,但我们依然可以透过市场的一些“蛛丝马迹”,去发现需求的真实存在。只要需求真实的存在,那么市场就会有反弹释放的一天。这个时间在什么时候?我个人的观点是等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可能最直观的表现是A股的平稳,那个时候,大致就是反弹回暖的序幕开启。
再从市场目前的基本面来看,普跌还只是个开始、暴跌还仅限个案,这个时候就开始说,下半年拐点将现,是不是也太着急了点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