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9,8
坚守方向,也可能只是一句托辞,假如后果是在其他方向上放纵怠惰或丧失敏感,你当真不怕?
猛运内力,可以逼出精力。可内力亏了,怎么办?采补之道已经用尽,于今之计,只能是善用精力。勉之勉之。
到底上了几岁年纪,不能一味恃勇斗狠了。何况,处境早已不同。虽说不假文字、教外别传,禅宗为何还有一本本的《传灯录》?以既往之我点化日后之我,权当为昏昏老境留些把玩之物吧。
感谢陈老师。正如陈老师感谢秦老师。
关于日播财经评论节目
事实本身已不再重要,事实的深度解读成为唯一的竞争维度。这是老生常谈了。
何谓评论?魏晋名士的挥麈玄谈而今安在?可见,空头议论可以休矣。对普遍的人性和自己的智力要同样悲观。能够有所为的,仅仅是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世说新语》就是明证。
横向整合事实,可以诞生很好的生意。比如新浪、牛博、豆瓣。一地鸡毛。虚假繁荣。看客望峰息心,废然一叹。
纵向整合事实,是造星之道,也就是品牌之道。对于受众的时间而言,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是奢侈品。
首先,要有层层叠叠的事实作为联想群。就像channel 5号香水,人们看到它就想起梦露说的:这是女人的另一件衣服。前景中景后景,花木扶疏。
其次,要拗出炫目的造型。感性加上性感。表达力加上表现力。装神弄鬼还要趣味盎然。
再次,要有价值观。不必绝对正确,但要经久耐用。比如,永远站在公平公正、市场导向、国家崛起、制度成熟的一边。报史上的名言:“富人犯了什么罪?答曰:有财有势罪。”
央视为什么很难做好?
制度使然。
比较高级的做法,是开一个“外生资源型”的栏目。但是演化下去无非两途:要么产生资源的路径依赖,最终变成借钟馗吓鬼,满盘珠玉,俗气逼人。要么就是有人要在其中分肥,烂得比长得快。
如果连外生资源也做不成,那就更不必谈了。内生资源,需要更多的制度性保障。
一、集纳话题或是单一话题?
一花一世界。传媒要真正发挥“议题设定”的功能,先要营造丰富性的假象。受众早就不乖了,哪里还能用内容组合的恰当性来考虑频道编排的合理性?
二、资源问题
通吃媒体资源;通吃机构资源;通吃全球资源。
三、公司报道
远视眼是老人的毛病,不近视则无生气。这个栏目不仅是“声源”,更是“舞台”。角色若要丰富,缺不了公司。它们的恩怨情仇,煞是好看。好的评论,本质也得是故事。
四、筋络
每天至少要有两根。扯住过往,提住未来。给出呈现信息、逼近事实、追问结果的过程。悬念在,故事就在。
五、未知和意外
直播形态的极端运用。不亮出牙,谁知道你是狼?妞不給爷乐一个,爷就給你乐一个。
六、首席评论员制度
分行业、排座次。优质社会资源必须要有简便的整合途径。留出触角,留出变化。组织的力量无穷大。更重要的是,必须让资源成为离散化的个体,而不是其他既有组织的一员。必须要唤醒每个人的社会分享责任。
七、主持人+资讯助理+通讯助理
手挥目送有所凭。媒体工作场景的呈现,也能构成陌生化的视觉经验。
所余者,工作路线而已。
今日一问:
为什么大型节目工程总是前松后紧?不确定性如何消除?
2008,9,9
上午:与王薇、王征谈味千拉面、月星家居演播室串词。下午录像。
结论:1,勤奋、执行力高于一切商业模式和疑似机遇。后者仅仅上帝兜里的底牌,缺了前者,你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2,不要在激进或保守之间选择。重要的是,命运的底线不能交在他手。正如那个玻璃罩子里的算盘,要确保断电时有最终的保障。
秦朔:韧性组织
中午:见原《远见》杂志王志仁13801742338
台独的本质:反抗国民党而非反抗大陆。关注自身而非脱离母体。
在敌对的过程中,判明对方真正的意图也许比战胜对方更重要。
曹兴诚“联电”进入大陆的策略:方向既定,我行我素,屁股干净。
下午:见方方工作室胡总
节目的设计不难,难在资源。妄谈设计,流于轻佻。
灵光一现:成立商业地产学术委员会,彻底解决《决战商场》的选题难题。
组织的力量何在?
1, 使对象资源脱离原组织,重新完成自我身份认定,绕过原组织,降低联系成本。
2, 唤醒对象资源的社会责任,分享自我经验。转换其需求:从被报道到被需要。
3, 增加接触频率。用组织化的日常联络取代随机的临时联络。
晚:见陈婷老师
又见勤奋,通透。承诺见贤思齐。
李东生做成MBO:1,诚信宽和;2,隐忍;3,深知阻力方的脉络;
30年,开放大于改革。所有的改革都是对某种开放结果的因应,都是被动的。
高老师电话:500万张奥运参观票。
荐给VANCL
1, 互联网营销,最重要的是客户的习惯性反复购买。故此,赠品,完全可以是一种惊喜而非诱饵。
2, 谁能拥有庞大的分送网络?
夜:揭盖、不闷、狂奔、新世界。
今日一问:
发足狂奔,该不该控制对新世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