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郭声琨的以德为先“用人观”


    9月12日,全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品行,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9月13日《广西日报》)

    古人云:“德,国家之基也。”“德帷治,否德乱。”“太尚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选用一个干部,体现的是一项政策,反映的是一种观念,形成的则是一种导向。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早在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了德才兼备的用人观。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领导干部是关键。”1940年陈云起草的《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则进一步将这种用人观明确化:“用干部的标准,概括起来有二:政治,能力。”并提出选拔干部的原则“德才并重,以德为主。”这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我们党吸纳英才、成就伟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基础。

    可见,郭声琨强调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观点明确,导向鲜明,这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德才兼备用人观的传承,也是我们党提出的培养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需要长期坚持的根本原则。

    实践表明,用好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可以激励更多的干部奋发进取;错提或误用一个干部,不但会挫伤更多干部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助长不正之风的蔓延。所以,人民的权力只有授予那些既有德,又有才,既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又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干部队伍才能不断健康发展,党的执政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因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干部,就是要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而不能以发展论英雄,以GDP看贡献,重才轻德选干部。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品德低劣、人格低下者,有才也不会用到正道上。以“特务手段”索贿23万元而著称的原重庆万州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余天奇、用MBA知识管理“情妇团队”的原宣城市委副书记杨枫,不就是如此吗?在某种程度上,无德之人越有才,越占据显位,对地方的发展越不利,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越有害。这样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所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强调以德为先用干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打不得一点折扣,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将贻误大事,后患无穷。

    新闻链接:郭声琨:打造以德为先、群众公认的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