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确认培植使用和科举资格竞聘岗位法治行为的人民监督机制


人才确认培植使用和科举资格竞聘岗位法治行为的人民监督机制

第一,人本。 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首先都是“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管理是人的管理,制订法规是人、实施法规也是人……,这样搞那样办都是人,也都是为了人。“人”字才是谈论人类社会、经济问题的本质核心。

消费体系及其实现途径是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总根源,因为消费体系矛盾律使得人在消费体系实现过程中集得失、补偿、转化等复杂性于一身。所以人类社会的经济矛盾应集中到每个人身上,在人类社会管理中,人是本位和关键。这是虚物质决定的人才观。

第二,按才分工是价值取向原则之一。 据报道,中科院要取消内部职称评定,随后一些院校也纷纷宣布脱开职称竞争上岗。这些做法看似公平讲实效,实际上势必滑入权势者一票裁定制的不公平泥潭。不管采取什么用人原则都不能违背量才任用与按劳分配原则。否定价值取向就意味着推倒人生目标,使人民失去为社会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向,从而用人不由社会分工决定而是依个别人的意志,搞制度缺陷分工、投机上岗等。取消职称评聘如同取消科举制度一样糟糕。事实上,科举制度和职称评聘是遵循量才任用按劳分配的具体操作办法,是千百年遗留下来的选人用人文化,对于树立人生奋斗目标、激励齐出力竞争是相当科学的。至于历史上科举的弊端,现在职称评聘的混乱、无效是社会机制或政府没能维护好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是在考试方向和出题上偏离了社会发展方向,没有防范其中的负作用等。

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科举选人和职称评聘、学历颁发也不例外。我们应做的工作是,在坚持量才任用按劳分配的价值取向下,规范发展好科举资格、学优颁证、业绩加冕等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人生奋进目标,抑制其中的负作用,而不是放任或投机取用其负作用,甚至推波助澜。玩到一定的时候,又宣告科举制度、职称评骋、能力学历的死刑,指责其不是。

第三,按劳分配是价值取向原则之二。 所谓按才分工就是使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实现人尽其才。按才分工是社会公平竞争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好按劳分配。因按才分工是价值取向首要原则,而按劳分配是价值取向的次要原则。作为按劳分配特殊形式的科学奖应重点面向基础科学,一则因基础科学是科技生产力之母;二则因基础科学以好奇心为动力、事业为目标,离市场经济较远,以致人们难以将基础科学同最终产品相联系,最缺乏物质支持。正所谓“饮水思源”要常提个醒儿,在分配社会C值时,不要忘了基础科技专家们。

第四,面向社会招骋与自荐是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 根据虚物质论,最了解某个人消费意愿与工作能力的是其自身,因为消费欲望是其自身所载虚物质决定的,实现消费体系的本能或意识运动是其人性控制方向的能力表现。对这种内心世界运动及其运动轨迹,至少目前他物是不可能同轨跟踪的。所以应面向社会、提倡自荐。而推荐尤其是任命制,如果不是来自人民而是来自武力权力则是十恶不赦的。就算来自人民亦存在诸多弊端,因某个个体对另一个体的认识有二方面的限制:①受自身虚物质决定的消费体系左右,存在自身利益、个性性格、嗜好偏见诸多影响,对它物难以作出公正评价。②受其辨别复杂虚假现象及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免对周围事物吃不透认不准。可见,现行的单位推荐或他人推荐是十分不可靠的,档案评语是得不偿失的浪费性设置,反而成为勒索好处、拉邦结派,埋没人才的枷锁。自荐者出于自身利益必然有作假、欺骗事件发生,但评定、考核是干什么的?因而用不着我们担心,只要加强监督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