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观察:老教授痴迷小保姆


    才在央视的《中国法制报道》节目里,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上海知名的医学教授邝安堃,86岁的时候,娶了23岁的浙江绍兴籍保姆朱菊仙;并在三年后辞世的时候,把他总价值千万元的洋房钱财,全部留给了小妻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框架是我这个关注人类情感的律师,特别感兴趣的;于是,我上网看到了更多有关邝安堃情迷小保姆的描写。这个故事很适合拍成电影或是电视剧,现在看到的影视故事里的情感描写太老套了,早看够了,我还是觉得现实中的邝朱恋的故事更浪漫、更传奇、更有回味、更有思考、也更有人生的启示。
    邝安堃生于1902年,曾留学法国,并且“是我国著名内科学家,一级教授;历任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所长,也是瑞金医院内分泌的学科奠基人;曾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兰西共和国骑士勋章。”
    邝安堃和前妻有两个儿子,邝宇栋和邝宇宏。大儿子在国外发展;小儿子在国内,曾经和父母同住。他们祖孙三代合住的房子,位于上海顶级的中心路段-安福路上,是一幢带有大花园的独幢别墅。没有看到过这种房子实景的人,可以通过影片《美丽上海》想象一下。花园洋房在上海,既表明主人家曾经和现在有的显赫身份,又是太多老上海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老母亲过世后,小儿子夫妇觉得老父亲年事已高,生活需要有人照顾,就为老父亲找了一位浙江绍兴籍的小保姆朱菊仙。现在,拿着由于争遗产而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败诉了的判决书的小儿子夫妇,心里一定会想:都怪我们“善恶不分,引狼入室”了。甭管他们怎么想,结果是:88岁的留法教授疯狂地爱上了23岁且只有初中文化的乡下保姆,并且不顾一切地和小保姆结了婚。儿子媳妇、亲朋好友、单位同事,极度惊讶是难免的,百思不解是正常的,可是结果,老教授把他年轻时候,求学的那股执着劲,本能地用到了老年时的迷情上了,他完全不为所动,坚决要在他已经走到了人生傍晚的时候,和他心爱的小女人合演一出老少版的《梁祝》戏。他们比梁祝幸运,他们结合了。
    两个儿子此时的心情,我想,很像是在奥运会上胜利在望了的射击选手,最后一枪脱靶时的那种震惊和无奈吧!本来想着老爷子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了,那洋房已是自己的瓮中鳖了,没想到这“最后一枪”却打飞了,老爷子不可思议地射中了他们完全想不到的小姑娘。两个儿子那个急呀!那洋房和其它财产加起来,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堆白花花的银子,可不能让别人抢去了;于是,两儿就改原来的等为现在的争了。
    1989年,在老教授新婚一年之后,两儿和他打起了遗产官司,名正言顺地要他们老妈的遗产。为了分割财产,这幢洋房被卖掉了,卖了59万美金。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遗产之前,要先将夫妻财产各半划分;也就是说,这59万美金的财产中,邝安堃和前妻各占一半;这一半再由邝安堃前妻的三个继承人:邝安堃和他的两个儿子,三人等额继承。这样一来,邝安堃的两个儿子各得了十万美金;邝安堃自己的一半财产,再加上继承的一份财产,加起来就得了39万美金。在官司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到的是:邝教授父子的亲情,也随着家庭财产的分割而被分割了。邝教授也因此会觉得两个儿子太冷漠,更会觉得还是小保姆更贴心了。
    邝教授得了他的那份财产,马上又在离老屋不远,同样高品质的华山路上,另买了一幢花园洋房。老房子卖了,新房子装修很费工夫,邝教授和小妻暂时借住在了一套简陋的单元房里。几个月后,新房子快要装修好了,邝教授也就要在新别墅里上演教授版的金屋藏娇了,可是,老教授有艳福但却不深。1992年,邝教授在租屋里上厕所的时候,不慎摔倒在卫生间里,走了。而在这之前,他已经通过律师见证的方式,把他这幢价值700多万的花园洋房,还有100多万元的存款及其它财产,全部留给了他的小爱妻。
    两个儿子在16年之后,于今年的1月份,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继承老父亲的遗产;7月18日,上海市一中院做出了一审判决:老教授的遗嘱合法有效。也就是说,邝教授死时留下的全部遗产,加上这十多年里洋房出租所得的约200万租金,共计1000多万元,全部归曾经的小保姆朱菊仙所有。当然,朱菊仙早已不做保姆,也不需要再做保姆了;她已经是可以用保姆,用高档保姆,而且不止用一个保姆的档次了。和邝教授结婚之后,朱菊仙的农村户口很快就转成了上海市户口,邝教授还把她送到上海的医学专业课堂里上学。一次婚姻,小保姆的人生彻底地改变了。这个判决,虽然还有上诉的可能,不过,此案上诉改判的可能性很小。
    从这十六年后的诉讼表现,我们很容易想到:邝教授的两个儿子,因为邝教授的再婚,他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他人则会在看到此案后,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有些子女会想:如果自己有这么一位阔老父亲的话,绝不会让小保姆把财产夺走;有些保姆会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碰上这么个主人呀!有些女人会想:自己比朱菊仙更有地位、也更有魅力,为什么那幢花园洋房现在的主人是朱菊仙而不是自己?
    在电视节目里,我看到邝安堃的小儿子夫妇,不断地说到他们为老父当初的选择而感到惊讶;我也感到惊讶,不过,不是因为邝教授娶了比自己小63岁的小保姆,而是因为医学教授的儿子,对人的生理反应的认识,怎么那么肤浅和幼稚?难道他们不知道,从人的本性来说,不论男女,一般都更喜欢青春的身体吗?这有什么好惊奇的呢?我想问邝教授的儿子们一句话:难道在你们人到老年的现在,你们只喜欢和你们年龄相近的老太太吗?
   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表达了我的一个观念:一个人一辈子结一次婚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教授的儿子,应该不会不知道著名的英国王位继承人爱德华八世的故事吧?爱德华八世爱上了有过两次婚姻、生了几个孩子,且比他年长的辛普森夫人,并且为此不要王位了。邝教授爱上小保姆,我看不出从实质上来说,这两件事情的差异在哪里?要说爱得疯狂,爱得痴迷,邝教授还没有到爱德华八世的程度。每个人爱上了,都会要死要活的,这和人的年龄没有关系;年轻人为爱殉情,早就不新鲜了,年纪大的人也是人,为什么他们就不可能痴爱呢?
    人在年轻的时候,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要做得事情也很多,可能不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感情上面;但年纪大了,工作事业要牵挂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了,也就有了更多的心思来关注自己的感受了。此外,人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感兴趣的事情越来越少了,而源于人本能的情与性的反应,就成了内心感受的一枝独秀了。也因此,某些老人的黄昏恋劲头比年轻时还要强烈。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说是某地的公共场合,一些年轻女子在公开地卖淫,而趋之若骛的都是老头子,花个五块十块的,看一看或是摸一摸。这一方面说明了:老年人的性欲需求还是很强烈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老年人的无奈:不再有别的事情让他们感兴趣了,在走到了人生黄昏的时候,只剩下人的那点本能兴奋了。我不认为只有那些老头才那么“下贱”,我也不认为只有老头才贪性,是社会观念和道德限制,让更多的老人,包括老头和老太,不能大胆地表现出他们的本能需求来。邝教授有金钱资本,让小保姆愿意嫁一个比她爷爷还年长的男人;其他的老年男人,所缺的不是邝教授的心思,而是邝教授的实力。在一般情况下,那么老的男人,小姑娘能动心吗?
    作儿女的,知道老父老母一辈子的春心不死,很重要。如果子女在乎钱,那就要在老人还没有迷上什么人的时候,保护好原本属于自己的财产,别让外人轻易地夺了去。等老人已经迷上了,就晚了。这就和儿女迷上了谁,父母再怎么劝也没用的道理一样,谁爱上了,都是那样。写小说故事的人,往往夸大、美化了爱情善的一面,如果小说家赶上了邝教授这样的父亲,他们就知道爱情有多么地伟大了。对此,我深有体会:我那如花似玉的姐姐,为了爱情,过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日子,至今也看不出希望在哪里,我现在唯一的感觉是,她比她那些女同学们憔悴多了;我母亲去世以后,我那六十多岁的老父亲,先后痴迷地爱上了几个女人,他还为此想过要和我这亲儿子断绝关系。看到邝教授两个儿子的痛苦和无奈,我感到庆幸:一是我们家没有那么多财产;二是那些到老也改不了贪欲的女人们,在我父亲这儿捞了些吃喝和旅游之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也就散去了。我从来就不认为,爱情是用来赞美的,那要看是怎么样的爱情,又是怎么样发生和怎么样表现的。我看到电视里朱菊仙对记者大谈她对老教授的爱情,我哈哈大笑。
    邝教授的两个儿子太不懂人情事故了,父亲迷上了小保姆,儿子应该尽量争取父亲,而不是穷追猛打、原形毕露地要遗产。这一争,老父亲原有的对子女的那点愧疚也就变成坦然了,就更不会用他的财产来弥补他内心的愧疚了,也就把老父亲彻底地推向了小保姆。真不聪明!既然那么在乎财产,就应该在接受老父亲那不可挽回的爱情的前提下,尽可能让老人感到:到了这个年龄,应该兼顾一下儿子和爱人的感受。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财产。
    话说回来,邝教授的不顾一切也过了点儿。我想对所有这类老人说一句:追求恋爱婚姻的自由,是法律赋予你们的权力,谁都很难阻挡;不过,如果觉得自己应该活到老爱到老的话,如果觉得子女亲情无所谓的话,那就应该只恋爱结婚,而不要生孩子。像邝教授这样,先是生养了孩子,到了晚年又把亲情关系全部斩断,就像是某人到了老年背弃了自己年轻时起就有的信仰一样,让人想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就没有意思了。我的观点是:生不生孩子是各人的自由,可是,在乎父母子女亲情的,生孩子才有意义;反之,如果觉得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任何与之相矛盾的亲情都可以在所不惜地抛弃的话,那还是不要生孩子的好。养儿育女一辈子,到头来和子女搞得针锋相对、视同末路,还在死后让子女用近二十年的时间,纠缠在这财产纠纷中不能自拔,做父母的,难道不希望子女生活幸福,而是要有意折磨子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