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希望给后人留下两点精神遗产:为啥掌声响得悲壮惊天?



 温总理希望给后人留下两点精神遗产:为啥掌声响得悲壮惊天?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9月23日在纽约出席美国友好团体午宴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希望留给后人两点精神遗产:第一,当遇到灾难时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并且带领人民去克服,这需要坚定、勇气和信心;第二,一个政府,除了对人民的负责、服务、献身和廉洁以外,不应该有任何特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要为了人民。“我希望在我离开人世之后,人们能记住这位总理,确实是按照这两点来做的。”现场响起了长长的掌声,为啥赢得了世界的掌声?为啥掌声显得那么的悲壮芳香?


  此情此景,,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让我联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回首千百年来,历史上出现过无数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再回头看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轨迹了。


       正象温家宝引用《沉思录》里的一句话:“请看看那些所谓的伟大的人物,他们现在都到哪里去?都烟消云散了。有的成为故事,有的甚至连半个故事都算不上”。

     我们不忘记温家宝在担任六年总理的生涯,真可谓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从2003年的SARS的爆发,到今年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从煤矿事故到“问题奶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每一次温总理都是第一时间亲赴现场指挥作战,不怕病毒的传染,不怕冰雪侵袭,不怕地动山摇......这些都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感动。
 

     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一起婴幼儿奶粉的公共卫生事件后,温总理感到十分痛心,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出发,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包括公开信息、坚决地将有害的奶粉和奶制品下架、封存并且销毁,严肃查处事件的肇事者和责任人。人们为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感到欣慰,顺民心,得民意。


  让中国人民从总理的一言一行中看到了坚强的“中国龙”不屈的脊梁,也正像温总理经常所说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人们不会忘记,永远也不会忘怀:“总理足迹遍华夏,顺应民心得民意,精神遗产留后人,芳菲千古不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