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把网站】对空调行业来说,2008冷冻年度是天灾人祸的一年,空调企业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冷的“冬天”。而能效三级跳也使得空调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企业该如何面对?消费者能否接受产品及价格的调整?为此我们采访了家电行业专家于清教老师,请他来谈谈该如何面对能效所带来行业调整。
于清教:能效升级 空调业调整势在必行
一大把网站黄红:目前空调业整体现状如何?
于清教:空调业已经很无奈了,整体利润率在下滑,靠天吃饭遭遇凉夏,不容乐观。
一大把网站黄红:这次会不会出现大空调企业的倒闭?
于清教:从上半年的年报看,不甚理想。不排除一些大品牌出现震荡,格力、美的、海尔、志高、海信、格兰仕等品牌的市场空间将随着一些规模小、资金出现问题的中小品牌的关闭而迎来机会。
一大把网站黄红:对于1500万即将被淘汰的空调,您觉得企业将以何种方式进行消化呢?
于清教:能效比不达标的空调,要么厂家只有从流通渠道中回收重新加工,要么推向三四级市场或做工程机,但后者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渠道监管和主管部门监管力度越来越严格。
一大把网站黄红:产品技术提高、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提高、用工成本提高空调涨价事在必行,但消费者会埋单吗?
于清教:单纯以此为借口变相涨价或者推向社会与消费者是不负责任的。包括空调行业在内的家电业应该反思的是造成今天困局的真正原因。不可否认,整体成本的上升导致了空调业利润率下滑,但来自房地产行业萧条、下滑,天公不作美,渠道话语权强势,以及消费理念成熟等因素的影响也很大。更为重要的是在规模制胜错误思维的诱导下,空调业重复投资的苦果正在让厂家自己品尝。
空调加工生产线的路子不会走长久了。核心技术受制于压缩机等因素必然导致空调加工厂在产业链条上时刻承受着上挤下压的危险。
一大把网站黄红:能效三级跳目的无非是与国际接轨,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是否适宜?
于清教:2008空调冷年,我国空调总产量接近7000万台。在这7000万台空调中,能够符合新能效标准的也就是10%-15%。如果按2008年冷年的产量来看,符合新国际的空调只有700-850万台。因此空调企业目前生产的空调绝大部分都无法达到新的能效标准,这让大多数空调企业面临能效升级所需要的技术方向性难题。
从长远看,能源中包括煤炭、石油、电力等持续紧张是趋势,而空调耗能是大户,而且从环保角度讲淘汰不环保制冷剂也是国际潮流。而这种阵痛是必须经历的,我个人认为国家强制执行空调能效标准的决策是正确的。因此,2009冷冻年度,空调价格战将在所难免,并且比以住任何时候都要惨烈。
只有让那些社会为之埋单的缺乏责任感的品牌淘汰,才能保证空调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什么时候这个行业竞争价值开始回归了,这个行业的春天才开始来临。
一大把网站黄红:另外能源节省了,但这种这种节约能源的方式最终还是会被变相的附加倒消费者身上,消费者能承受吗?
于清教 :这个不是消费者能不能承受的问题,而是企业自身必须转型,来迎接顾客需求创新和产品创新时代。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不能卖高价,我们凭什么不卖高价,不能把中国制造继续归结为廉价货,否则社会为之付出的成本更大。牺牲并透支资源的发展模式只有死路一条。消费者是不希望中国制造无限廉价下去的,因为大家都明白廉价与低质的关系。
当然这与否认涨价说是不矛盾的,空调行业需要回归理性竞争,回到价值竞争的轨道上来。关键是解决我们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窘境。
一大把网站黄红:对于空调企业,您有没有好的建议给他们?
于清教 :首先要理性面对,调整产品及经营策略,不能非理性炒作所谓的概念化。
其次,要从自身做起营造价值链生存环境,增加风险控制意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
未来的空调业竞争是技术、资金、品牌、渠道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作者: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