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点实事比什么都强


不管媒体如何频频曝光降价与退房,不管业内业外如何预测下跌、普跌或者暴跌,我工作中的几个开发商都在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在继续着工作。
 
1. 外地国营开发企业:扛着城市运营的大旗。还在替政府去拿“最难堪”的土地,做“最艰难”的动迁,跟银行也依旧“持久战”。相对应的项目进度也在被无限期的推迟。他们或者真的缺钱,但一点看不出他们着急的样子。不是猪是否“坚强”,而是似乎从来就“无恙”。
 
2.浙江开发企业:正在进行长三角地区跨区域的扩张。捧着前几年超低价的大量土地,大大大老板说,项目开盘推迟到明年再说。现在做什么呢?认真研究市场,加重营销力度;控制开发成本,原材料谈判上讨价还价。
 
3.同样是浙江民营公司:资金紧张。紧张的原因是拿地扩张太快。所以目前是积极融资。对于在售楼盘,也没催的太紧。这个是要看资金缺口的,能够大笔资金进来,销售就做正常的事情,急缺小笔资金,那就给销售点压力,催催资金回笼。
 
4.终于说到上海本地了。面对众多“钉子户”,甲方开始是一筹莫展。感谢媒体,他们发明了“钉子户”这个名词,感谢政策,他们教育了怎么样去做“刁民”。开发不是企业最头疼的事情了,但动迁却成了一道槛。但昨天,他们也轻松电话和我说,动迁不急了。该官司的官司,主要是资金问题解决了,企业的屁股可以坐定了。
 
5.最后一个小企业。外地三线城市本乡本土类型。开发过两三个项目,这个城市较好的、较远的土地都拿在手里。对未来有憧憬又有担忧。怎么办呢?请外来和尚念经,延迟开工时间,反复论证方案,不管怎样,做点实事,比什么都好。我也很乐意跟做实事的甲方合作——踏实。
 
从业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房地产行业是个多做事、少说话的行业。媒体可以炒作、误导;利益集团可以兴风作浪、曲解市场、忽悠大众;但产品本身需要实实在在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市场需要更加认真和严肃的研判。在2008年这个行业整体动荡、嘈杂一片的日子里,特发此文与有志同行共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