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林徽因、冰心的婚纱花冠和婚礼


 宋美龄、林徽因、冰心的 

婚纱花冠和婚礼

            (征求意见稿。恳请博友们多加批评指正,谢谢!)
 
 
     【说明】20年来我研究“20世纪中国文化人生活”专题,如今终于告一段落,出版了两个系列 10 部著述,如:《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人、才、戏三部曲》《何以为生》《百年巨变》《世纪沧桑》《历史的见证》等;积累了上千万字的第一手史料和几千幅图片……
    在这些史料中间,有一些是还没有加以利用、没有编入书籍的。例如“20世纪我国婚礼的发展”,由于资料不够全面,还有待继续搜集、考订、整理。
今天先把“蒋中正宋美龄、梁思成林徽因、吴文藻谢冰心的婚礼”和三位新娘的婚纱花冠资料、照片,贴在博客上面,供大家欣赏、参考,并征求意见。
 
婚纱花冠——新式婚礼的特色
 

      为什么我的文章里面首先强调婚纱花冠呢?这是因为我国步入现代化进程以后,婚纱花冠和新式婚礼的出现和发展,引人注目、体现时代精神。

    随着满清末年(20世纪初)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传入,起初推行“文明结婚”成为风气;到民国初期(20年代)婚纱花冠首次在我国亮相。留学归来的一代新人,尤其信教的,选择在礼堂或教堂举办婚礼:不信教的,也学样:新娘披婚纱,戴花冠,白色手套,手捧红玫瑰;新郎打领结,穿西装礼服;代替花轿的是缀满鲜花的小汽车,新人由亲朋好友簇拥着,多气派!信教的步入教堂,双方在牧师(基督教)或神父(天主教、东正教)主持下,一一宣读誓词,交换戒指(西方式的接吻往往改为鞠躬)。而代替旧式婚礼中“喜娘”的是婚礼司仪、男女傧相……

 

宋美龄的婚纱花冠和婚礼 

 

1927121蒋中正(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的新式婚礼,在我国20世纪婚礼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 典型的婚纱花冠礼服、典型的仪式。

关于蒋、宋联姻的故事,有关书籍报刊文章不少,大家可以参看。这里叙述一下婚礼中值得注意的几个特点。

首先跟如今完全不同的是:婚礼居然分两场举办——上半场“西式(基督教式)婚礼”和下半场“中国式婚礼”。

许多文章写成“两次”是不妥当的,实际上应该说是在同一天内举办的一次婚礼,但分为“上半场”“下半场”,这体现了当时“中西合璧”的时代精神。

 

蒋中正(介石)宋美龄结婚照:注意婚纱花冠!

 

     宋美龄1897年3月23日(一说3月5日)生于上海,全家都是基督徒。蒋中正为了迎娶宋美龄,不得不成为基督徒。这是政治联姻的需要嘛。

    宋美龄结婚时已过30岁半(当时可算非常老啦!如此漂亮的老姑娘可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善价待沽;所以曾称28岁)。  

 婚礼在同一天分两场进行:先举行基督教式婚礼,后举行中国式婚礼。

原想请宋家老友、卫理公会教堂牧师江长川主持,但江牧师认为蒋介石不是自由再婚,他竟然不给面子,拒绝主持!不得已,宋家改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主持,但遗憾的是余先生并非牧师。所以基督教婚礼没能在卫理公会教堂举行。

                       

 

(一)上半场:基督教婚礼

 

在宋宅会客厅举行。下午 3 时婚礼开始,证婚人余日章等;主婚人蒋锡侯夫妇、孔祥熙夫妇。外宾有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夫妇、美国审判长及英军总司令等。

蒋中正由刘纪文陪同先进入会客厅;后宋美龄挽着宋子文的手臂,在女嫔相郭主珠等人前导下步入礼堂。

蒋先为宋戴戒指,并宣读誓词:

我蒋中正情愿遵从上帝的意旨,娶你宋美龄为妻。从今以后,无论安乐患难康健疾病,一切与你相共,我必尽心竭力的爱敬你、保护你,终身不渝。上帝实临鉴之,这是我诚诚实实的应许你的,如今特将此戒指授予你,以坚此盟。

接着宋美龄宣读誓词:

我宋美龄情愿遵守上帝的意旨,嫁你蒋中正为夫。从今以后……(以下同新郎誓词)

基督教婚礼后,赴戈登路大华饭店出席中式婚礼。

 

(二)下半场:中国式的婚礼

 

礼堂设在大华饭店舞厅,四周缀以鲜花,中间挂孙中山像,两旁国旗、党旗,参加婚礼的有一千三百多人。出席者——

证婚人蔡元培等6人;

来宾汪精卫、吴稚晖、邵力子、陈果夫等;

外宾有日本总领事、美国总领事、比利时总领事、挪威总领事等。

 

4时15分,乐队奏门德尔松结婚进行曲,蒋中正身穿大礼服,胸悬彩花,由男傧相刘纪文、孔祥熙陪同走出。

5分钟后,宋美龄挽宋子文的手臂走出,前有4位女嫔相

宋美龄身穿银色旗袍,白色乔其纱用一小枝橙黄色的花别着,斜披在身上,头戴一个花蕾珠宝编成的小花冠,手捧粉红和雪白相间的玫瑰花,10岁的孔二小姐珍妮和孔路易随在身后司纱。

婚礼由邵力子司仪。

全体向孙中山遗像三鞠躬,蔡元培宣读证婚书;接着由证婚人、主婚人、结婚人依次用章,新郎新娘相对一鞠躬,向证婚人、主婚人及来宾各一鞠躬,婚礼在乐曲声中完成。

 

         

                        请注意看婚纱花冠!

 

 

 

 

林徽因的婚纱花冠和婚礼

 

    关于林徽因的故事可车载斗量了,但其中不乏以讹传讹之处。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婚礼。当时梁家大姐夫周希哲担任中国总领事。

    林徽因生于1904年6月10日,原籍福建。1919年梁思成18岁、林徽因15岁时,少男少女由父辈介绍相识。1922年相爱,6年后结婚。她爱恋梁思成,他也怜惜口齿伶俐的林徽因。1927年9月,林徽因获宾州大学美术学士学位,转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贝克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半年,成为我国第一位在海外专修舞美的留学生。这年2月,梁思成也在宾州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半年后获建筑学硕士学位。1928年2月他俩各自完成学业。于是可举办婚礼了。

    选3月21日结婚,是为纪念宋代建筑学大师李诫。

   (学成归国之前,慈父梁启超便操劳他们的婚事。他主张用外国仪式举办,由在加拿大任总领事的女婿周希哲和女儿梁思顺帮助筹划,婚礼要在温哥华举行。此前,1927年12月18日在北京家中举办了定婚仪式。)

    梁启超从天津写信关照说:“我主张你们在坎京(加拿大首都)行礼,你们意思如何?我想没有比这样再好的了。你们在美国两个小孩子自己实张罗不来,且总觉得太草率,有姐姐代你们请些客,还在中国官署内行谒祖礼(礼还是在教堂内好),才庄严像个体统。婚礼只在庄严不要侈靡,衣服首饰之类,只要相当过得去便够,一切都等回家再行补办,宁可节省点钱作旅行费。”

 

梁思成林徽因结婚照

 

    梁、林婚礼尊照父亲的嘱咐,在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馆,周希哲夫妇为梁思成、林徽因张罗了几桌丰盛的婚宴。一对新人按照中国习俗,在官署内行了谒祖礼。也给姐夫姐姐行了三鞠躬礼。这就算是履行中国式的婚礼了。

    有人说:“林徽因不愿穿西方婚纱,自己设计了婚礼服”(据说还登了报)。但恐怕半对半不对。现有的证据是结婚照:新娘林徽因,分明戴着自己制作的西式婚礼花冠,这个花冠的式样跟上面宋美龄戴的花冠有所不同,乃是独出心裁自己设计的,然而异曲同工……只为了节约(尊父嘱不要侈靡)没有披白色长纱。婚礼服是用布料代替白纱缝制的,然而式样分明乃为西式,绝不是传统中式的。此外,婚礼是否进哪个教堂举行?没有找到证据

——————————————————————————————

【讨论】若想在天主教堂举行婚礼,只要男女有一方为天主教徒即可。但若想在基督教(新教)堂行礼,则双方都必须为基督徒。蒋宋夫妇都是基督徒;冰心在教会学校,必定是基督徒;所以,宋美龄、冰心她们都可在教堂举行婚礼。至于林徽因和梁思成,他俩不信教就不可能进教堂举行婚礼。有些传记绘声绘色叙述梁、林在天主教堂举办婚礼并按照天主教婚仪规定作宣誓,这情节乃是传记作者虚构的。——陈明远附注。

 

 

附录:徐志摩陆小曼结婚照 (文略)

请注意婚纱花冠! 

冰心的婚纱花冠和婚礼 

    冰心1900年10月5日生,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人。

  1923年8月,在去美国的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文学研究院深造,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从通信加深了解;1925年夏,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在燕京大学(今北大)国文系任教,住燕南园女教师宿舍。。
  1929年6月15日,冰心(29岁)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出席者是些同事和老同学。简朴的婚礼只花费了34块银圆。由于一时没找到合适住房,新婚之夜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度过,富于诗意!冰心与吴文藻的结婚照是后来补拍的。因篇幅限制,本文不及详述。

    提请大家注意这张结婚照片中,新娘冰心的婚纱 —— 头戴一个小花蕾编成的花冠,身披纯白色长纱,手捧玫瑰花束 —— 这样的装扮,跟上面宋美龄做新娘的装扮基本一致。2位男傧相(一穿西服、一穿中式长袍马褂),4位小姐做女嫔相,两个女孩子司纱

 原图说明——二排左起:刘纪华、吴文藻、冰心、陈意、江尊群;
三排左起:谢为杰,杨子敬夫人(冰心舅母)、司徒雷登、鲍贵思、萨本栋。

 

开心!请点击——

变色鱼咏叹调

笑谈:秋雨老爷玩文物  芙蓉小姐很生气

无文无物——文物保护?

 

什么个“文化大师”?

 

摘录:“秋雨十分”和假大空 

 摘录:余秋雨的反思

关于良心和良知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