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史诗里一个额外的人物


《中国诗人》2008年第4卷(季刊)[目录]

洪烛长诗《青海青,黄河黄》

洪烛

听盲歌手演唱《格萨尔王传》

 

我看见他,同时看见他幻觉的英雄

而他看不见我

作为史诗里一个额外的人物

没有谁预料到他活得更长久,超过所有

进入历史的角色。仅仅因为现实的挽留

“你不识字,如何记住漫长的史诗?”

“那是史诗在快要结束时记住了我!

它说:古人要依靠你而活着……”

一位文盲,一位盲歌手

成为健在的第二作者

使英雄在我听觉中再次诞生

他刹不住车似地快速吟唱,气喘吁吁

几度被歌声呛着了,溺水者一样挥舞手臂

观众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

(加上晚会限定的时间太短)

有人上台把他搀扶下来。他一边走向幕后

一边扭头念出更多的诗句……

很快进入下一个节目,轻松的舞蹈

我无法变得轻松:“打断他的回忆

可能比强行中断历史还要残酷!”

 

高原牧歌

 

群山是凝固了的海

浑身的曲线再无法改变

哪里有波峰,哪里有浪谷?

仔细找一找,能发现它转世前的容颜

所有的雕塑家,都在呼唤

塑造的对象尽快入睡

草坡上传来牧歌,构成最后的催眠曲

静止了,一切都静止了

惟独野花漫山遍野,尚未完全摆脱

浪花的原型,秋风乍起便泡沫一样破灭

我登上山顶,面临选择:成为雕塑的一部分

进入梦乡,还是使出更大的力气

把这座失忆的大海给推醒?

由于没有承担如此之大的思想包袱

远处的牧羊人表现得要比我轻松

惟一的愿望就是用歌声

把一片残存的波浪赶回家

 

青海湖只欠一滴眼泪

 

青海湖只欠一滴眼泪

就该满得溢出来了

湖水为什么是咸的?

那么多的眼泪,在眼眶里打滚

憋得眼圈都红了

可我,就是不哭!

 

我也像背负千斤重担的骆驼

只要加上一根稻草

就该被压垮了

可我,偏偏还是活着……

 

圣湖

 

圣湖里的鱼

每年繁殖、产卵

不知道自己受着人的保护

其实是受着神的保护

湖畔立有标识牌

上面用人的文字写着:“禁止捕捞!”

其实那也是神的文字

神的文字,人读懂了

鱼却读不懂

鱼不知道这行文字

使自己得到保护

同时也使人得到神的保护

可惜,这个道理

人也不见得知道

仅仅因为相信神

他们才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

 

塔尔寺

 

即使拆除这千百根梁柱

塔尔寺依然存在,悬浮在半空

我们从空白处穿过,如入无人之境

不用担心屋顶会被彻底掀掉

建构起塔尔寺的并非

一根根椽木(它们只是摆设)

而是比空气还重要的信仰

即使解开那系满经幡的线索

记忆会被吹走,风早已扎下根

在原地兜着小圈子

即使我累得举不起手来

顺时针的转经筒不会停下

“当信仰成为惯性,什么都不怕了……”

 

青海的油菜花

 

青海的油菜花,在南方的油菜花

谢了的时候,才开

青海的春天,比南方的春天

要来得慢几个月

也许它原本就从南方赶来

一路催促着油菜花,如同游牧者

驱赶羊群,从一块草地换到另一块草地

春风构成一列漫长的火车,车头驰进西宁

车尾巴说不定还留在杭州

想到这个比喻,风声在我耳中

变成车轮哐当哐当的碰撞,沿途吆喝——

快开花呀,快开花呀,再不开就来不及了……

可不是嘛,我来青海看见油菜花

仿佛参加一位老姑娘的婚礼

日历已标明是立秋了

 

她呀真有耐性,等到雪化了、草青了

人们看傻眼了,才隆重地把自己嫁出去

 

目光

 

一只藏羚羊在奔逃时

被我的目光绊倒

就地打一个滚,爬起来接着跑

它没有受伤

可我的眼睛被撞得很疼

它为什么怕我?为什么怕人看见?

莫非把我的双眼也当成枪口

却不知道这里面射出的不是贪婪

而是怜悯

唉,该怎么让它知道呢?

 

酥油茶

 

热爱茶道的人

喝惯绿茶、红茶、茉莉花茶

乃至正红火的普洱茶

来到青海,碰见酥油茶

没有一点办法

陆羽的《茶经》是否写到它?

没有的话,就由我来补写吧

可是,写什么呢?

即使我认识它了,它认识我吗?

就像养惯宠物,猛然遇到一头

未驯服的兽,没有一点办法

不知该宠它呢,还是该怕它?

从酥油茶品出浓郁的野性

颠覆了一个汉人头脑里的茶文化

“即使会背诵唐诗宋词,在诗经或楚辞面前

有类似尴尬:那里有倍感生涩的古文字

酥油茶,估计在诗经或楚辞的年代

就有了吧?”

 

《中国诗人》2008年第4卷(季刊)目录(11月中旬出版)


  开卷诗人

 7 钟声 (十九首)   姜耕玉
14 诗路迢遥  他在跋涉中  
     ——对姜耕玉诗歌的一种观察  叶  橹
18 姜耕玉《渔舟唱晚》赏析   孙绍振                    
21 从骨头里发出声音  
     ——姜耕玉诗歌印象   王  珂
26“圣洁”的家园与“空寂”的守望   刘  剑

  新诗方阵/罗继仁主持

32 青海青  黄河黄(组诗) 洪  烛
35 我的诗经  洪  烛
38 大师出没的地方(组诗) 凸  凹
42 陈积在字篓里的词屑   凸  凹
44 视觉桃花(组诗)  李见心
47 我与桃花有场美丽的遭遇  李见心
48 “桃花为春天输血”
     ——从桃花意象管窥李见心诗歌创作精神轨迹 张  翠
50 我虚拟了生活的种种可能(组诗) 三色堇
53 一个满怀忧思的女人  三色堇
54 平衡术(组诗) 夏  雨
57 我对着小镇说   夏  雨
58 挽住秋风的手臂(组诗) 宗  晶
61 月亮静静地升起   宗  晶

 诗对话/张立群主持

62 当前诗歌写作标准问题的再探讨
     赵金钟 张德明 张立群

 大视野/罗继仁主持

68 看见与说出 (组诗)  星  汉
71 水与岸 (组诗)  王雪莹
74 回味一生的记忆 (组诗)  许  强
77 诗 人(组诗) 谢克强
81 这些与那些(组诗)   杨  东
84 出发和回首(组诗)东荡子
87 辽 西(组诗) 娜仁琪琪格
90 触手可摸的虚无(组诗) 蔡幼玉
93 这一瞬间的鸟声(组诗) 黄曙辉

 散文诗/罗继仁主持

96 沉默的黄昏(九章) 海  梦
99 九月的素女(外三章) 耿林莽
101 风从何处来(四章) 宓  月
103 风景这边独好(八章) 盖湘涛
106 寂静的草原(四章) 亚  楠
108 你回来了(七章) 毛国聪
111 父 亲(外一章) 蒙祖芳
113 许淇和散文诗   栾承舟

 诗人雕塑/牟心海主持

116 孙友田卷
124 涂静怡卷
130 涂静怡创作简历

 诗人随笔/张立群主持

132 新诗经典化的“开放状态”  孙  佳
136 难 得  盛海耕

 缅怀与纪念/罗继仁主持

138 情系黑土地 魂归关东山
     缅怀著名诗人刘文玉先生
142 一场充满诗意的告别
      ——辽沈文化艺术界送别著名诗人、
          作家、剧作家刘文玉
144 半个世纪的友情实难忘
     ——回忆我与刘文玉的亲密交往  王建中
149 愿能从天堂传来你的诵诗声
     ——怀念刘文玉同志   徐光荣
151 黑土地上的吟唱
     ——论刘文玉的诗   张立群
158 天堂里的飞歌
     ——与一位已故脑瘫诗人姬刚的心灵对话  林 箫

 中国诗人档案/芦苇岸主持

162 王学海的诗 (六首)  王学海
166 柏东明的诗 (八首)  柏东明
   
 诗学争鸣/张立群主持

170 诗歌的语言层次  哑  石
176 安静些,再安静些
     ——读胡正勇诗集《春天渐渐走远》 张桃洲
179 现代体制下的诗歌教育  张大为
182 诗歌之道与时代境遇
     ——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2008)扫描及透视  庄伟杰            

 新诗百家/方 方主持

188 你的相思裹着雪花飞来(组诗) 董培伦
190 烟花三月(组诗)  古道西风
192 西行掠影(组诗) 高东昶
195 漫步我的生活(组诗) 苗雨泽
198 写给春天的诗笺(组诗) 李秀文
200 孤独像花儿一样开放(组诗)  朱桂华
203 秋天端坐于大地(组诗)  米广山
205 飘雨的心(组诗) 屈  丹
207 你我之间(三首) 赵德龙
209 踏上那条路(外二首) 孙雪阳

诗集漫评/原 力主持

211 寻找或抵达一种精神乡愁
    ——张国领《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琐谈 黄恩鹏
220 真诚本色
    ——解明诗集《心魄流韵》读后  路  地
222 杨忠油画的思与行   亚  东

封二、封三、封底 杨忠和他的油画

本刊投稿信箱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