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花亭湖
作者: 冷秋
吾欲鞭龙起,为霖遍九州。
――王守仁
格物花亭湖,自然要从标榜 “教外别传”的禅宗开始。因它以超驾诸宗的姿态,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响亮口号浓缩了佛教浩瀚经论的汪洋大海,带着一身浓厚的华夏文化气息,崛起于大唐盛世,承担了中国朝野上下的终极关怀,风靡天下,一跃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形成如苏轼在《楞伽经序》中所说的“妇人孺子抵掌戏笑争谈禅悦”的昌盛局面。由国人演绎这一至今生生不息的本源,源于安徽省太湖县花亭湖畔参禅打座、弘扬佛法禅宗的二祖慧可。
偶然的机会,求教于年近八旬的北京大学教授、佛学专家白化文先生,他说禅宗不仅渗透佛教各宗,而且点化了整个中国文化,促成了宋明新儒学和宋元新道教的孕生。其研究成果极其辉煌,总字数达4亿以上。
花亭湖的神奇,因有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达摩的弟子二祖慧可在太湖县龙山脚下演绎了中国的禅宗和禅宗文化,从始,太湖县的故事恰似烂漫的山花,竞相开放。
集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于一身的王守仁,因筑室读书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明正德十四年,为平定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时任赣南巡抚的王阳明专程深入太湖县龙山访隐后,仅用35天就大败叛军。然王阳明年轻时不信佛,曾说“佛老为天下害”反对佛教,自他去太湖县访隐的成功,在台湾学者陈荣捷《王阳明与禅》一书中,考辩了王阳明与禅学之间的关系,也给他的心学体系打上深深的印痕。著名学者胡适最初淡然禅宗,后来成为开现代禅宗史研究之先河者,足见禅宗之肃然。而在太湖县志记载中,王守仁的一首《游龙山》已超越了他年轻时“对竹格物”的现实:探奇凌碧峤,访隐入丹邱/木老解人语,麋驯伴客游/云岩遗乌篆,石洞秘灵湫/吾欲鞭龙起,为霖遍九州。
吾欲鞭龙起,为霖遍九州。在20世纪的太湖县,一座以总库容近24亿立方米的水库竣工了,其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为一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一万年一遇洪水校核。这座水库就是全国著名的大型水库——花凉亭水库,后改称花亭湖。因职业所故,曾有幸在《中国水利报》刊发花亭湖成为全国水利风景区的消息。今天的花亭湖不仅仅是干旱之年为下游诸县送去甘霖,更多的是她已升至到了哲学之湖的高度。为霖遍九州的是花亭湖的思想,是中国第一禅湖思考社会人生的明镜台。
太湖花亭湖是一座坎坷之湖,也是一座在国人心中容易形成错觉之湖。20世纪50年代末,因国际争端,原定钢混结构修筑花亭湖大坝,由于前苏联专家的撤离,智慧的太湖人民却用石块土方夯实了今天世界著名的大砂坝。有意思的是,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闻听此事,急于一睹大砂坝风采,却因交通所致而作罢。说起太湖花亭湖是错觉之湖,因她与毗邻江苏太湖同名。安徽太湖县与江苏太湖,历史上都有“五湖”之称,江苏太湖是我国和长江黄河流域一样为全国七大流域之一,总面积两千四百多平方公里。而太湖县花亭湖面积虽与江苏太湖难以类比,如果把花亭湖的总库容24亿立方米,化为一米水深的天然湿地,花亭湖就和江苏太湖总面积一般大小,也和太湖县土地总面积一样大。为什么人们总有错觉联想产生,不怪乎国人地理知识有限,而是她们之间的联系实在是太密切了。
花亭湖湖水发源于大别山主峰多枝山,经年不息的溪水不含任何杂质,清清纯纯、无欲无念、恣意欢畅、无以规矩,一路走来,便与南北朝时期佛教禅宗二祖慧可率其弟子南行隐居偏僻的狮子山开设道场结下佛缘,难怪今天许多人对花亭湖持有特别钟爱之情。事实上花亭湖滋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上又承载了诸多人文风景和一百多座寺庙。这里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李白、杜甫、白居易、狄仁杰、王安石、黄庭坚、解缙、王守仁、李时珍、纪晓岚、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等曾在此留下踪迹或诗章。以花亭湖畔的二祖道场为轴心,三祖、四祖、五祖道场都相距不过百里,共同拥抱组成了中国禅宗的“金三角”。
花亭湖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形成中国境内直径最短的全国三大名胜风景区。花亭湖的成湖因素与长江三峡一脉相承,是浓缩了的“长江三峡”。花亭湖湖水在太湖龙山出口处交汇后,无形中增添湖水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她面南而去,跨越高山、穿过平原,以她丰润的乳汁浇灌下游诸县数以万顷良田并在洪水来临之时以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迈气概自奔长江。贤者便凭借天时、地利,在气吞山河之势的大坝出口处以及沿途建起了一座又一座梯级水电站并输送华东电网,让人们在黑夜里寻找到了光明。花亭湖是一座没有思想的湖吗?她为什么从高山而来,花亭湖从长河而来又从长河而去,她是一座没有灵魂的湖吗?她为什么会消融自己用清新玉洁的身影扑向大地?花亭湖应该是一座有着思想和灵魂的湖。我们的先哲早年在此就留下了“吾欲鞭龙起、为霖遍九州”的诗句。
坐落在太湖县域的花亭湖,从地形图上看去,是在县域具象的“蚕”形腹中,合九铁路、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与省际公路贯穿南北组成一个“丰”字,构成了一个丰收的蚕。衣食足,知礼仪,有了丰沛的物产作基础的太湖人就多了几分温文尔雅的风度和包容天下的肚量,聪明的太湖人用花亭湖水浇灌出了灿烂、辉煌的现代农业文明,也用诸多快捷的交通方式开放了她曾经一度封闭的热烈情怀。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一跃打造成以“天下第一禅湖”为核心的全国独有的旅游风景区。这无异于一处世外桃园,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平和、恬淡。千百年来,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少了时下过多的浮躁、喧嚣和贪欲,多的是谦恭、和气、惬意,的确如此,古朴的民风早已铸就了太湖人的性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想让更多的人来共饮这座禅湖水,让更多的人多些理性,少些私欲,多些谦虚,少些纷争,多些崇高,少些卑劣。
难怪禅宗达摩当年在弱水河畔看到有底无邦的弱水(今黑河),发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长叹。观者在花亭湖饮了禅湖水,自然仿辞“一千个游客就有一千个花亭湖”的追问。因为不到花亭湖,你是就无法理解天下第一禅湖的所有内涵。不饮花亭湖水,你便无法体会禅湖所有乃至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格物致知的人文精神。在这里格物花亭湖,她会告诉你二祖慧可大写的“禅”,告诉你什么叫“豁然自觉”。佛学大师赵朴初曾称赞二祖慧可:“中国佛教其实是禅,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的禅宗,这不仅影响着中国文化,也影响着世界文化。”
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就在花亭湖畔,如今,他的灵骨就树葬在这里。以儒家思想为主、兼融佛家思想,构成了太湖赵家家学的典型特色。其先贤清代状元赵文楷因出使琉球(今日本冲绳县)封侯,促进了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在琉球的广泛传播,其廉洁自律,成为我国外交史上的光辉典范。
花亭湖畔的故事,在中国革命史上以血染的风采也铸就了永远的传奇。因有大别山作为天然屏障,花亭湖畔成为中国革命力量源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因此而泽被天下。死于中国境内的侵华日军最高将领冢田攻(陆军大将)因选择太湖的空中航线,致使被击机瘗于荒野。从这些红色遗址中,至今还能找到当年的硝烟。
花亭湖内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所到之处,都会让每一个观者为之怦然心动,犹如赞叹每一个日出日落,花亭湖用她不屈的精神书写了一篇最美的篇章。无论你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军事、自然的角度,都能找到“霖遍九州”天下客的精致风景。这些风景,让你陶醉,让你神奇,让你在“千重山色,万顷波光”的游历中忘记踏上回家的路。特别是到禅湖温泉一沥尘埃之后,幡然顿悟的认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亭湖的奉献精神无处不在。在水资源日渐短缺的今天,生活在这里的太湖儿女,在自身缺水的情况下,仍然每年下泄数亿立方米的生命之水,支援在下游的邻县同胞,这种无私的精神,也正是花亭湖义无反顾奔向长江滋润万物的精神,佛祖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花亭湖水一路养育了多少生灵,她的伟大情操和使命无不是潺湲奔流的溪涧融入这座禅湖而尽情地彰显了智者情怀。
花亭湖是有灵魂的,花亭湖是有思想的,花亭湖应该是一座活着的有生命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