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0日,“金融危机后信用评级的地位与作用”论坛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是这次论坛的主办单位,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论坛对社会共同关注的信用评级在维护国家金融与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先生主持了论坛, 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成思危、 中央政策研究室 副主任郑新立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魏迎宁 、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邵伏军、北京市金融办主任霍学文、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建中、 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杨再平等嘉宾在论坛上做了专题演讲。来自全国的金融机构、大型国有企业及部分研究机构的近4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作专题演讲
本次论坛的议题有:美国金融危机与信用评级的关联、 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金融稳定发展的关联、科学认识信用评级,促进信用经济发展、提升信用评级,增进地区金融合作,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信用评级在维护国家金融、信息与产业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发展民族信用评级,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维护国家经济主权;“走出去”发展战略呼唤国际化的民族评级机构。
重庆银行甘为民行长(左)参加了本次会议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从本质上讲是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用危机。这次全球的金融灾难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信用风险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破坏最强的风险。一个能够充分揭示信用风险的国际评级体系,对于保障国际金融体系安全运行极为重要。
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思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还能不能为国际金金融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如何构建一个能适应信用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各国信用风险形成是否有特殊性?什么样的评级机构评判本国的信用风险更具有权威性?信用评级与一国的金融主权和安全是什么关系?信用评级与一国的经济技术安全是什么关系?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并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信用评级体系?中国如何在重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中取得话语权地位,为国际金融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本次论坛的召开,对总结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并就以上问题沟通理解和形成共识,深刻认识信用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加快建设中国信用评级体系,保障我国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