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中国将率先复苏


中国将率先复苏

汪涛   [2009年01月08日 19:17]  

2009年前几个月CPI可能出现负增长,但全年平均CPI通胀率仍将为正

  【《财经网》专栏/专栏作家 汪涛】我 们已经步入2009年。回顾近几个月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建设活动的减少,国内需求继续减弱;美国以外的经济体陷入衰退导致出口下降。与此同时,工业相关 活动减速的幅度大于其他经济部门;随着重工业利润率受到挤压,工业利润下降。通缩压力的上升,迫使政府全力推行刺激政策,出台了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并放 松了货币政策,同时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
  上述描述源于我们对近期经济数据的观察,也决定了我们对前景的预测。

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首先,数据显示,内需和出口双双急剧放缓。2008年11月,工业生产增速和建设活动进一步下滑,同时,出口增速也暴跌。来自欧洲及大宗商品出口国的需求下滑,预示着未来数月,出口增速将可能持续呈现负增长。这将导致出口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减少、失业上升。
   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活动减少,钢产量骤降,交通运输活动显著下降。我们的实体经济活动指数大幅下滑,这与疲弱的耗电量数据相吻合。在新增的基础设施建 设投资开始带动需求回暖之前,预计企业减产和释放库存的活动还将持续数月。虽然最近的房地产行业新政有望带来投资回升,然而,预计只有到2009年下半 年,这种好转才会出现。
  我们预计,GDP增速将于2009年一至二季度见底,并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回升,全年的平均增幅将高于7%。
   与此同时,快速回落的通胀可能会转变为通缩。过去两年 CPI 的波动,几乎完全是食品和能源所致,肉禽及蔬菜价格的大幅上涨更是成为2007年中期至2008年中期CPI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而随着猪肉价格的下跌和 其他食品价格的企稳,11月整体CPI通胀率降至2.4%。同时,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增幅也从上月的 6.6%骤降至 2.0%,这是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更加疲弱的国内外需求叠加的结果。

政策前景及效果
  展望前景,我们预计随着食品价格的继续走低,2008年12月的整体通胀率将降至 2%,而2009年疲弱的外部需求将促使通胀率进一步降至0.8%。2009年的前几个月,受食品价格持续回落影响,CPI可能会出现负增长,整体通缩的风险已经上升。
   为此,政府已经提高了2009 年的粮食收购价,并有可能上调部分公用事业和资源价格。当然,电价不太可能马上提高;而即便出台了新的燃油税,预计成品油价格仍将下降。我们认为,这些措 施将有助于抵消其他领域的价格下行压力。两种因素“对冲”之后,虽然通货紧缩风险在上升,但我们预计,2009年平均的CPI通胀率仍将为正。
   不仅如此,政府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已经出台了针对所有重要领域的政策刺激措施。财政刺激着重于投资和基建,将为建设活动相关产品和投资品的需求 提供支撑;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已经取消了信贷额度、大幅降息、向银行体系内注入流动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银行贷款增长、提高金融杠杆。同时,提振房 地产需求和投资的措施也已出台。其他措施包括为企业、出口厂商减轻税负,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以缓解失业率上升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 响。
  未来一年,对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担忧以及经济上(企业生产及盈利)不断传出的负面消息,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情绪。而强有力的政策应对、以及国内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将使中国经济于2009年下半年时,早于其他国家复苏。
  首先,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更多来自经济基本面的坏消息,使政府有可能出台进一步的措施,包括更详细的支出计划、行业政策、进一步减税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政策。
  其次,为国内产品创造需求的努力,可能使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全球衰退的大背景下上升,但疲弱的出口将导致失业大幅上,以及相关投资下降。
  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保持稳定,而出口退税和扶持中小企业等额外的政策措施将用来帮助出口厂商。
  最后,伴随着近期出台的推动房地产行业投资的政策,预计地方政府将出台更多措施,这将有助于推动房地产投资在2009年下半年回暖,但未必会带动房地产价格回升。■

作者为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