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彪按:2009年元旦来临了,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窗户上,当手机短信一个接着一个的报着祝福与平安,心情格外的爽朗。昨天还在忧虑着这个严冬,今天将这份忧虑贴出来,希望我们大家都有一份“知春”的心情,不是缩头冬眠,更不是消极等待;而是一种积极的、有为的抗争与坚持,严冬一定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临。
2008年的冬天特别冷。
曾经火爆的楼市风光不在,叫卖者众也,购买者寡也;一年一度的洋节如期而至,灯红酒绿的圣诞概念,换来的是寒风孤树(圣诞树在寒冷的北风中无人问津);再看各大高级宾馆门前,昔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今日冷冷清清,把大“礼”小“礼”变成了短信问候;再看大商场、大超市,具有诱惑力的打折海报,花枝招展,一折起价,吐血狂降,仍然激发不了购物狂潮,看的不多,买的更少;就连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也一次次说着同样一个话题:全球金融危机来了,企业遇到了严冬,人民也感受到了寒意,口袋里的钱攥得发烫,恐慌万状的民众,在观望着,徘徊着,等待着,期盼那春光明媚的来临……
严冬来了,我们怎样“熬”过这个寒冬?是恐慌万状,是苦苦等待?还是积极行动,或是知难而退……人们在相互间的问寒问暖中,越是透露阵阵暖意,就愈加为这个冬天涂上了一丝冰霜。
提到“熬”字,我想起了2003年的那个冬天,至今我还会感到一丝的寒意,因为那个冬天我险些被“冻死”。
我以前所在的报社每两年进行一次机构调整,大约每年的年根岁末就会公布改革方案。2002年的11月份,报社的机构改革方案出台了,其中有两个重大变动,一是《文化周刊》取消,我这个主编要另选岗位,二是组建一个新的部门:首席记者部。
客观地说,报社的领导很仁义,给我们特意设立了新的岗位——我和报社另外6个正副主任组成首席记者部。这在报社是史无前例的,清一色的中层干部,除我之外都是写过新闻或是主编过各种新闻版块的资深编辑和大牌记者,无疑,社领导要强化独家新闻,提高报纸写作质量。
这个岗位共分高级、中级和普通三个级别,一个季度考核成绩一次,每月的任务量是,三个一版头条,五个其他各版头条,字数是7000字,如果一个季度完不成任务,自动降一级,高级变为中级,以此类推。
任务量一经公布,大家就热议开了,几乎众口一词:淘汰的第一个人就是赵晏彪!大家分析得也有些道理,我不是新闻出身,更不是化工专业毕业的,第三没有经济学基础,在报社虽然工作了十几年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消息报道;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我被淘汰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气氛就像病毒一样,很快就在报社里里外外漫延开了。
我陷入了无边无际的冰天雪地中,感到了从所未有过的寒冷。放眼四望,茫茫冰雪,寒风刺骨。是坐地等着冻死,还是主动寻找一条出路?这个冬天我能“熬”得过去吗?或许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工会主席走进我的办公室,她对我说,“别听他们瞎扯。人都是自私的,不是什么人都希望你好,你好了他们怎么办?怎么就会你是第一个被淘汰?你是作家,连小说都写得了,消息报道就写不了啦?这不是笑话吗。晏彪,我相信你,我觉得你们几个人当中就你能够坚持到底!”
什么叫雪中送炭?这几句话不仅是雪中之炭,更是希望之火,燎原之火。正所谓“你的心中世界是什么样,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心态决定行为!我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打气。你的血管里流淌着祖先气壮山河、不屈不挠的英雄之血,你的祖先从白山黑水走来,还惧怕冰天雪地乎?你的祖先从一个弱小民族发扬光大,打中原,收台湾,平新疆,定西藏,将中华版图扩大为960万平方公里,你还有什么困难可怕?这样的子孙还缺少勇气吗?
想到此,浑身热血沸腾。歌德的一句话让我更加清醒了: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去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是的,恐慌,比危机更可怕。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我认真盘点自己优势与劣势。写评论、人物特写、通讯报道是我的拿出好戏,花絮类的东西更是发挥形象思维的一个载体,说报纸是新闻不假,但这张报纸却承载着许多东西,不仅仅是一个新闻体能够诠释得了的。这样算来,我只是在综述、消息两类文章上有些问题。既然找到了主要矛盾,那就现学现卖。找来新闻写作的书籍,拿出几篇范文认真研读,牢记下消息写作的五个要素,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已经给自己定了位:本人绝对不会成为被淘汰的第一人。
戏剧性的一幕就这样出现了。以首席记者部名义发表出来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写的言论《从新年钟声想到的》,第一个月完成任务的是我,第一个季度完成任务的还是我。一个季度后有人降级了,就在这时,非典来了。许多人陷入了惊惶。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我便坦然自若了,因为我知道,所谓危机,既有危险的存在,更有机会的出现。危机对每个人都一样,但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抓住的。我要用这次难得的机会,联系企业,寻找新闻源。当人们不敢出门的时候,我主动采访外企高管,探讨如何对付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当大家还不知道要写什么的时候,我已经深入到国内消毒剂行业的前沿企业中,面对企业门口整夜排着长长的车龙,他们用沙哑的嗓子告诉我:再苦再难,加班加点也要人民百姓提供充足的消毒剂!我的一篇《非典考验消毒行业》发表后反响不错,还获得了全国抗非典优秀作品奖。这一年,我荣获了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从大家认为第一个被淘汰人到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荣获了许多荣誉,有许多人不理解,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杰克逊不失为一位英雄,但他却时常被一种恐慌笼罩着。因为他的家族中有几位死于瘫痪性中风这种病,所以大家都在议论这可能是杰克逊家族一个躲不开的宿命,可怕的是杰克逊也这样认为自己难逃此劫。一天,他与朋友下棋,突然右手垂了下来,脸色苍白,惊恐地大喊着,“终于来了,我中风了,身体右侧瘫痪了……”
朋友见杰克逊如此惊慌,问他道,“你怎么知道自己瘫痪了。”
杰克逊说,“我刚才在自己的腿上捏了几次,一点感觉都没有。”
杰克逊的朋友大声地告诉他:“你刚才捏的是我的腿呀!”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恐慌比危机更可怕。如今,全球的金融危机也让中国的企业感受到了四面楚歌恐惧,许多企业草木皆兵,闻风而动,裁员、转行、关闭分厂……另外一部分企业是手足无措地等待,消极地“熬”冬,而不是积极地去争取,努力去打拼,一味地等待天上掉金条。企业的不景气也直接影响到报纸杂志,发行、广告同样受到了极大影响,我们的报刊发行同样躲不过这场严冬。所以我们并非至身事外,无论是企业还是媒体行业,要坚定信心,勇敢地向前走,积极开拓,企业节能增效,外向型企业要向国内发展,内向型企业要抓住时机向世界其他地区发展,在狠抓产品成本质量的同时,做好售后服务;作为传媒行业,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抓住好作者,刊载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吸引众读者。只要心诚,太阳总会升起;只要坚持不渝,冰雪总会消融;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看到春天的来临!
熬是有代价的,熬也是有水平的。越王勾践的“熬”,家喻户晓,他卧薪尝胆是一种积极的熬,有备的熬,主动的熬。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信念,无论风霜雨雪,他依然坚持,最终使病入膏肓的越国富强起来。熬,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精神,熬,可以熬出一个伟大来!越王勾践的故事,对准备“熬”过严冬的各行业人等都适用,因为,机会永远恩赐有准备的人。
熬冬不是缩头冬眠,更不是消极等待;熬冬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为的抗争与坚持,在此过程中,“知春”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以力所不及的事泰然处之,力所能及的事全力以赴的积极心态,勇敢地“熬”过这个寒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