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作品不能脱离传统贺岁理念


 

2005年博主艾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我之观点,在演艺界“炒作贺岁”实际传承的是西方“贺岁理念”。他们更注重时间性和娱乐性,似乎把在春节前后推出的娱乐性作品统称为“贺岁作品”,这种不注重内涵、忽略传统民俗理念、以自我为中心靠炒作追求效益的“贺岁”理念,让人感觉到有些“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中国的贺岁文化是春节文化的特有产物,对于贺岁作品,以艾君之见是有标准的。贺岁作品必须具备以下三点:一是主题以喜庆吉祥为主,为节日里图个吉利;二是内容与过年有关;三是目的主要是酬谢观众厚爱。在对待贺岁作品上不能脱离中华文化固有的贺岁理念而盲目炒作。

 

 

贺岁作品有一定标准 切莫“挂羊头卖狗肉”

贺岁作品不能脱离传统贺岁理念

--艾君对贺岁作品及理念的观点和看法

 

红网:身为民间文艺家的艾君先生介绍说,对于“贺岁”作品,我国传统民俗与西方理解是不同的,我国民俗界与影视界的观念也是有区别的。

他说,在演艺界“炒作贺岁”实际传承的是西方“贺岁理念”。他们把贺岁片归纳于三种类型,即“类型说”、“档期说”和“模糊说”。所谓类型说,就是认为“贺岁片是一种喜剧类型片”的观点。所谓档期说,就是认为“贺岁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而已”的观点。所谓模糊说,就是既不完全赞成类型说,也不完全赞成档期说,也没有明确反对这两种观点提出自己观点..

 

民俗学家指出,贺岁作品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

2005年01月16日19:23 红网

 

红网长沙1月16日讯(记者洪湾)元旦前后已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我国首部以春节新习俗为主题的贺岁书《中国年》”缘何迟迟没面世?记者最近从中国建材出版社获悉,该书已经装订完毕,初定在春节前8天左右全面上市。出版社解释,该书迟迟不上市的原因是为读者着想,春节喜庆之日,避免上当买盗版。

现如今“贺岁片”不少,“贺岁书”今年也有人在尝试,但《中国年》一书为何会引起人们、尤其是民俗界的瞩目呢?

据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民俗委员会副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该书主编艾君介绍,以往出版旧时春节习俗的书不少,从一定意义上说,那些书也算是“贺岁书”,无非过去出版界、传媒界没有给以加冠。而这本《中国年》一书,所不同的就是以现代春节新习俗为主,出版社并且给以加上了“我国首部春节新习俗贺岁书”的桂冠出版宣传。

艾君先生说,现如今因为怀旧心态,研究旧时民俗者多,投身新民俗研究者几乎为零,反应新民俗的文章也少的可怜。这与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是不相符的。民俗文化反应了人们对时代的审美、生活和心理需求,如果不重视新民俗、现代民俗的研究,又如何去发现人们的心理、生活和文化需求呢?又如何去针对性引导和进行人性管理呢?又如何去发展人类文化文明呢?《中国年》一书可能是我国第一部涉猎现代新民俗理念和吉祥生活的民间文化作品,引起注目是自然的。

现如今“贺岁”不是金字招牌,“贺岁片”、“贺岁币”、“贺岁画”等已司空见惯,而“贺岁书”又成今年出版界一大热点。譬如,《天下有贼》一书也在爆炒中。那么是不是为春节出版书就叫“贺岁书”呢?传统观念“贺岁”内涵又是什么呢?

身为民间文艺家的艾君先生介绍说,对于“贺岁”作品,我国传统民俗与西方理解是不同的,我国民俗界与影视界的观念也是有区别的。

他说,在演艺界“炒作贺岁”实际传承的是西方“贺岁理念”。他们把贺岁片归纳于三种类型,即“类型说”、“档期说”和“模糊说”。所谓类型说,就是认为“贺岁片是一种喜剧类型片”的观点。所谓档期说,就是认为“贺岁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而已”的观点。所谓模糊说,就是既不完全赞成类型说,也不完全赞成档期说,也没有明确反对这两种观点提出自己观点。

而在我国民俗界,更注重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简言之“贺岁”就是庆贺岁末。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贺”的含义是“庆贺”,“岁”的含义是“年”,“贺岁”也就是表示“庆贺(新)年”。既然是“贺岁”文化,那么他的内容和故事一定与祝贺新年、春节等有关,中国的贺岁文化是春节文化的特有产物,不容盲目更改,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从民间文化的事件、风情和民间生活去发现和追溯看“贺岁”作品也是有民间来源的。旧时我国的梨园有个传统,每逢年关岁末,必会聚合大帮名角儿唱一出大戏,内容都是与春节关联的吉祥喜闹类,各位角儿都使出看家的本领。演出目的就是感谢观众多年的厚爱,与义演无异。可见传统的“贺岁”作品也是有标准:一是主题以喜庆吉祥为主,为节日里图个吉利;二是内容与过年有关;三是目的主要是酬谢观众厚爱。

那么《中国年》一书是怎样的作品呢?为何也冠上“贺岁”呢?

艾君先生介绍说,“我用我的方式来过我自己喜欢的年”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过年的意识变革,这是《中国年》一书编写的主体思路。《中国年》不仅叙述了旧时的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的无限留恋、回味和憧憬,也阐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过春节的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传统与现代对比的写法,告诉你现代人过春节的思维方略,让你的春节每年都是新的。并阐述了在现代的春节如何体现出人们对吉祥、团圆的愿望;现代的春节如何玩得开心、吃得满意;现代的春节如何去完美打扮自我等等,同时启发你如何更好地以自己的方法策划出一个你希望拥有的幸福愉快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部涉猎内容广泛,集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过节以及度假的参考读物。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年》打“贺岁”文化品牌是恰如其分的。

他说,“贺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文化品牌,应好好珍惜,不能“挂羊头卖狗肉”。炒作“贺岁”可以,不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春节出版的作品都堪称“贺岁”,这是创作、制作方的投机心理,只顾打出“贺岁”的牌子,其实并不具备贺岁的品质,甚至损坏了“贺岁”的品牌。这将形成一种很不健康的文化市场环境,不利于整个“贺岁”文化市场的发展。

《中国年》一书紧紧围绕春节吃、喝、玩、乐进行构思设计,勾勒出过年总在与欢乐相连,过年总在和幸福吉祥对接,过年总在折射出时代的影子,过年总是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带着人们走进时空隧道,回首过去,瞻望未来的……书中用一些想象和智慧,带我们玩出无限创意,而愿望和希冀追求的是吉祥、平安、团圆;玩的方式就是我开心、我高兴、我愿意。这些答案在《中国年》里都能得到完美解释。(稿源:红网)(作者:洪湾)(编辑:申晓霞)

 

关于我国首部贺岁书《中国年》的部分报道

出版时间2005

 

中华图书报:用自己的方式过春节我国首部贺岁书《中国年》将面世 2005-01-07 10:26:00

中青报:我国首部贺岁书《中国年》将面世 2005-01-04 17:14:00

 新华社:我国首部贺岁书《中国年》将面世

贺岁书将面市开开心心过大年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福州晚报

中国乡镇企业报】

 

 

2008年艾君结合《中国年》一书答《解放日报》记者问

 

徐蓓:您当初写《中国年》一书,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艾君:我当时主要出于以下两个原因考虑:

一是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我国民俗界、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复古观点。一谈到民俗、谈到保护,似乎就是恢复和复古,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是传统的都要保护传承,甚至在一些地方、在一些民俗学者的理念中,把封建迷信的礼仪礼俗都要恢复,这种思维意识不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理念。一种观点就是科学地保护理念。此种观点,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和价值观去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在对待传承与保护问题上,我的观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精华,有科学的,也有愚昧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对现代化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也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约束、阻碍作用的。保护传统文化不是就不要讲科学,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不是复古,对于不科学的有害于人的思维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和行为,该保护的就记载后发展下来,不该保护的就记载后完全抛弃,而不是只要传统就采取复兴、复古的观念和做法。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才会有目标可循、有标准可言,才不至于走入愚昧、落后的传统文化里的那些糟粕束缚之中。

而从市场上民俗方面的图书情况看,尤其是节日方面的民俗图书,大都是人人皆知的那些过去人过年过节的往事,很少看到一本以现在人的道德观念,以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理念去创作出版的民俗著作。我基于以上考虑所以策划主编并亲自主笔了我国首部现代民俗著作《中国年》。

二是2005年是我国打贺岁图书品牌的黄金出版年,我观察认为,许多出版商出版的图书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贺岁”不是金字招牌,“贺岁片”、“贺岁币”、“贺岁画”等已司空见惯,而“贺岁书”又成当时出版界一大热点。譬如,《天下有贼》一书也在爆炒中。那么是不是为春节出版书就叫“贺岁书”呢?传统观念“贺岁”内涵又是什么呢?

对于“贺岁”作品,我国传统民俗与西方理解是不同的,我国民俗界与影视界的观念也是有区别的。

我的观点,在演艺界“炒作贺岁”实际传承的是西方“贺岁理念”。他们把贺岁片归纳于三种类型,即“类型说”、“档期说”和“模糊说”。所谓类型说,就是认为“贺岁片是一种喜剧类型片”的观点。所谓档期说,就是认为“贺岁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而已”的观点。所谓模糊说,就是既不完全赞成类型说,也不完全赞成档期说,也没有明确反对这两种观点提出自己观点。他们更注重时间性和娱乐性,似乎把在春节前后推出的娱乐性作品统称为“贺岁作品”,这种不注重内涵、忽略传统民俗理念、以自我为中心靠炒作追求效益的“贺岁”理念,让人感觉到有些“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而在我国民俗界,更注重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简言之“贺岁”就是庆贺岁末。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贺”的含义是“庆贺”,“岁”的含义是“年”,“贺岁”也就是表示“庆贺()年”。既然是“贺岁”文化,那么他的内容和故事一定与祝贺新年、春节等有关,中国的贺岁文化是春节文化的特有产物,不容盲目更改,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我发现,从民间文化的事件、风情和民间生活去发现和追溯看“贺岁”作品也是有民间来源的。旧时我国的梨园有个传统,每逢年关岁末,必会聚合大帮名角儿唱一出大戏,内容都是与春节关联的吉祥喜闹类,各位角儿都使出看家的本领。演出目的就是感谢观众多年的厚爱,与义演无异。可见传统的“贺岁”作品也是有标准:一是主题以喜庆吉祥为主,为节日里图个吉利;二是内容与过年有关;三是目的主要是酬谢观众厚爱。

基于对贺岁作品理念的考虑,创作《中国年》打“贺岁”文化品牌,是向社会灌输一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贺岁理念。“贺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文化品牌,但“贺岁”不是金字招牌,不能“挂羊头卖狗肉”。炒作“贺岁”可以,不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春节的作品都堪称“贺岁”,如果盲目在作品创作、制作上有投机心理,不去考虑民俗性、民族性、乡土文化的存在规律,只顾打出“贺岁”的牌子,其实并不具备贺岁的品质,将有损“贺岁”的品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蔑视,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文化理念,不利于整个“贺岁”文化市场的发展。

 

徐蓓:你所写的《中国年》是本什么样的书呢?

艾君:《中国年》一书紧紧围绕春节吃、喝、玩、乐进行构思设计,勾勒出过年总在与欢乐相连,过年总在和幸福吉祥对接,过年总在折射出时代的影子,过年总是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带着人们走进时空隧道,回首过去,瞻望未来的……书中用一些想象和智慧,带我们玩出无限创意,而愿望和希冀追求的是吉祥、平安、团圆;玩的方式就是我开心、我高兴、我愿意。这些答案在《中国年》里都能得到完美解释。

“我用我的方式来过我自己喜欢的年”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过年的意识变革,这是《中国年》一书编写的主体思路。《中国年》不仅叙述了旧时的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的无限留恋、回味和憧憬,也阐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过春节的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传统与现代对比的写法,告诉你现代人过春节的思维方略,让你的春节每年都是新的。并阐述了在现代的春节如何体现出人们对吉祥、团圆的愿望;现代的春节如何玩得开心、吃得满意;现代的春节如何去完美打扮自我等等,同时启发你如何更好地以自己的方法策划出一个你希望拥有的幸福愉快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部涉猎内容广泛,集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过节以及度假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