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时下流行的,多是身体瑜伽,而真正体现“瑜伽”本义的,其实是心灵瑜伽。
我跟瑜伽的缘分很深。我天性喜欢独居,总是离群索居。除了不多的几次例外,我几乎在与世隔绝地进行瑜伽意义上的闭关。十多年来,我躲身于我命之为红云窟的关房里,或禅修,或读书,或写作,人不解我心,我也不改其乐。
我是古印度大手印瑜伽的实践者。按《英汉-汉英-英英佛学辞典》的解释,大手印的字义为“大印鉴”或“大符号”。此种禅修传统强调直观自心,而不是经由善巧法门认知自心。
大手印是超越名相的,它告诉我,无论是宗教的教派名相,还是诸多的二元对立,都是应该从心里扫除的东西。所以,我眼中的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以是故,我很喜欢“心灵瑜伽”一词,因为它涵盖了那些对人类心灵有益的智慧和法门。
大手印瑜伽是心灵瑜伽的一种,它超越了宗教名相。它代表了人类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它是救心之方,是安心之法,是铸心之术。
我用我曾经生造的一个词来诠释它:大手印瑜伽者,“大善铸心”也。
时下,因为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濒临被湮没的边缘,像凉州贤孝,像大手印文化,像香巴噶举,像那些已如风中残烛般的民间善文化。
十分滑稽的是,一方面,许多当代人陷于热恼和焦虑,不能自拔,他们非常需要心灵的滋养;另一方面,那些有益的文化滋养却早已尘封,无人问津了。在心灵滋养的供应和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
我曾在《我的灵魂依怙》中写道:
2004年,我跟《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先生等人一起去罗马尼亚,参加“国际文学节”,文学节的主题是“地球村里的孤独”。20多个国家的150多位作家都在抒发自己的孤独感慨,但几乎全部的内容,都在怨时下媒体对文学的挤压,都在叹作家的边缘化。我接受国际广播电台的采访时就说:“作家们把孤独谈小了。他们所说的孤独,仅仅是一种情绪,是个人欲望和贪婪不能满足时的失落,是个体处于边缘时对世界的埋怨,是一种堕落的标志。那不是真正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是智慧的觉醒,是感悟生命的易逝、世间的无常和作家想建立的永恒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是独上高峰望八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怅然,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睡我独醒的冷寂。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是孤独的,菩提树下觉悟的佛陀是孤独的。”
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
人类历史上,有一种存在,令我们敬畏;有一种精神,叫我们仰视;有一类群体,会令我们忽然发觉自己的屑小。他们曾和我们共居一个星球。他们短暂的肉体烟雾般消失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成为我们灵魂的滋养,能令我们自省并向往。
这世界,因为那高贵孤独的存在而大放异彩。
你可以想象一个旅人,在风沙搅天中步入沙漠,欲将绿洲种入大荒;你可以想象一位智者,深入不毛,对嗷嗷乱叫的野人宣扬他感悟的真理;你可以想象一个夜行者,举着摇曳的烛光,进入亘古的黑夜……无疑,他们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绝非空虚的无聊,而是清醒的微笑。
佛教文化史上,充满了这种孤独而高贵的微笑。当这种微笑将宁静、安详、豁达、超然、博爱等诸多光明播入人们的心中时,就成为一种抹不去的人文景观。我们会根据其外现的差异赋于予其不同的教派名目,如小乘,如大乘,如密乘……它们是涌动了千年的智慧暗流腾起的浪花,是向往一种精神的群体的灵魂叙写。
从佛教文化史中,你可以看到人类历史上曾有过的一段灵魂历程、一块令我们惊叹不已的文化瑰宝、一种能使这个时代豁然有悟的智慧、一种值得我们敬畏并向往的精神。
我们明明知道,这个时代太需要这种精神了。
你可以撩开大眼,望那遍布世界的硝烟和杀戮;你可以打开电视,望那被恐怖和暴力弄残的幼儿躯体;你可以放眼四顾,去追问失去灵魂殿堂的人们;你可以凝神静气,去搜寻热恼自己灵魂的贪婪。无异,你,我,他,都需要一股清凉的风,需要一晕智者的笑,需要一抹安详的超然,需要一份含蓄的包容。能给予你这一切的,非金钱,非权势,非物质。那养分,来自我们延续了千年的文明。
当贪婪烧去我们的清醒,当欲望毁坏我们的宁静,当生命需要另一类营养,当世界需要别一种光明,我们都应该将放飞的眸子收回内心,叩问一下自己。许多时候,叩问自己,就是叩问历史,叩问命运。
……灵魂的滋养需要灵魂的养分,物质的供给只适用于肉体,那更高意义的幸福取决于心灵的明白与否。当身无分文吃草度日的密勒日巴在山洞里饱食空乐无别的大餐时,王侯将相们却懊恼得欲拔剑自尽。物质与幸福的关系很有限。当生存的问题解决之后,真正的幸福取决于心灵的光明是否显现。金钱虽能带给人欲望的暂时满足,但绝对带不来灵魂的安详。心灵的安详需要智慧的滋养,心灵的明白需要智慧的顿悟。当人类日渐陷入狭小、热恼、贪婪、嗔恨时,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无疑能为我们带来清凉。
许多时候,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发掘和弘扬确实是人类的福音。我们很难想象,若无基督教的“博爱”,西方会是怎样的场景?若无孔子“仁”的滋养,古老的中国已走向何处?人类在很多时候,确实需要从一种古老――同时也永远年轻――的智慧中汲取养分。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最美的定格,如耶稣之殉难,如佛陀之觉悟,它们是暗夜里的电光,每每划破长夜,警示世人。那耀人眼眸的智慧和爱,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风景。我们敬畏它,向往它,而我们的每一次向往,都会剥去心灵的污垢,焕发一份本有的光明。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不知何来,不知所终,地球微尘般弱小,人类应该在爱中延续,没有愚痴,没有暴力,没有贪婪,没有战争,应该将纷繁的热恼,转化为清凉的风。
是的。当这个世界日渐陷入狭小、痛苦、仇恨和热恼时,我们的文化,应该给热恼中的人们带来清凉,带来宽容,带来安详和博爱。
我想,我的这本小书,也许可以充当一座桥梁呢!
《大手印实修心髓》邮购请点击:
香巴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