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不折腾”?


 

怎样才能“不折腾”?
赵伯平
一向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中国党政报告,突然间用上了“不折腾”的非正式语言,难免要引来海内外的议论纷纷。
“不折腾”好啊,适乎时代之潮流,顺乎人民之需要,特别是对于信奉“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的中国人而言。
我们拥护“不折腾”,因而,更希望当局拿出有效的对策来阻止“不折腾”。为此,先得弄清楚“折腾”的种类和根源,然后,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和如愿以偿。
从近六十年的中国大陆历史看,“折腾”的种类有二:体制内的“折腾”、体制外的“折腾”。
体制内的“折腾”,如五七年的反右、五八年的大跃进、六六年的文化大革命,形形式式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献礼工程、腐败工程等。
体制内的折腾根源于1、权力的高度集中,2、对上不对下负责的干部任免制度,3、监督机制的形同虚设,4、科学决策机制的匮乏。
怎样才能克服体制内的“折腾”?不外乎民主与科学的老生常谈。已故的宋庆龄名誉主席有句话说得好:“除非我们改善目前的干部委派制度和教育制度,我敢肯定,我们为现代化所作的努力将告失败!”
体制外的“折腾”又有三类,1、是由失落、潦倒的左派人士鼓噪而引发的对改革的全面否定,如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前、十七大前,左派人士就曾不遗余力地针对改革进行过舆论打压。2、是由普罗大众因不满于体制内野心家的政治压迫而引发的抗争,如七六年清明节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政治风波,如果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折腾”的话。3、是由弱势群体因不堪忍受体制内贪官污吏的经济榨取而引发的骚乱,如近年来大大小小的群体性事件等。
对于由左派人士引发的“折腾”,我们固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但中国改革走到今天这一步,就算左派人士能乘腐败加剧、分配不公、社会不满情绪滋长之机,蒙蔽少数国民于一时,却不能蒙蔽大多数国民于长久。十年文革的铁定事实告诉我们,左派人士所念念不忘的老路,完全是一条让大多数国民饱受饥饿与贫困的死路。借用邓小平的一句话,谁想扛着左的旗号来反对改革,谁就会被大多数国民立刻掀翻在地。
对于体制内野心家们引发的“折腾”,我们认为再现的可能性很小。今日的中共领导体制,早已不是毛泽东时代的领导体制。绝对的、一锤定音的权威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相伴相生于绝对权威的野心家势必会跟着一道烟消云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由左派人士引发的“折腾”不足惧,由体制内野心家们引发的“折腾”不足虑,倒是对于由体制内贪官污吏引发的“折腾”,最严重、最可怕、最难消除。
最严重:我国的官场贪腐在世界上不是数一,也是数二了。并且更要命的,贪腐之风还是愈反愈烈,愈反愈腐,简直不可救药。
最可怕:中国老百姓虽然一向以善于忍耐而著称于世,但也不是没有限度,特别是碰上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缺少任何保障,一无所依的广大弱势群体,当被如狼似虎的贪官污吏逼得忍无可忍时,很容易被煽动、被鼓惑、被利用。一切的一切,也很容易在如火如荼的群体性事件中化为灰烬。
最难消除:虽然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体制能把贪官污吏彻底消除,即使是有口皆碑的新加坡,但彼体制优于此体制却是千真万确的。同样是反腐倡廉,有的国家成绩卓著,有的国家微乎其微,关健在体制的科学与否。我们从不怀疑中共领导层反腐倡廉的诚意和决心,但问题是要按照反腐工作的规律、人性的规律,从根本上,从民主与科学的高度来改变现有的,经实践证明是效率低下的反腐倡廉体制。况且,真的心以民主与科学为保障,将反腐倡廉体制弄得扎实有效了,则由左派人士、野心家们引发“折腾”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
消除体制内的“折腾”需要民主与科学,消除体制外的“折腾”也需要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发展中国家在基本解决了温饱以后必须面对的一道槛。这道槛跨不过去,不在民主与科学上拿出令人信服的真功夫,想“不折腾”,都不可能?
赵伯平简介:独立思想者,主张传统文化糟粕乃中国企业病根的第一人。长期致力于中国企业管理进化的系统集成研究,先后出版过的著作和培训光盘有《中国企业的病根子》(名列“2006年影响中国企业管理的十本团购图书”之一)、《三阶梯管理》、《以权威破除权威》、《老调新谈》,业已形成一个从中国企业的病理分析、到管理模型设计、到可供操作的变革路线图,首尾一贯,环环相扣的完整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