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中秋:月饼的诱惑


回味中秋:月饼的诱惑

/姜仁

国庆、中秋节已过去几天,过节的感受还在心头袅袅升腾,月饼的滋味还留余嘴边,淡淡幽香,不绝如缕。

每逢中秋,对我来说都是相当情感化的。

在记忆中,小时候,月饼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家长是买不起的,只有在八月十五当天,像我才能得到两个月饼(姐姐、哥哥都是一个,我是老小,破例给两个)。一般情况下是中秋当天晚上吃一个(硬硬的、酥皮的、什锦的或是五仁的),留一个在自己的口袋里,接下来每天吃一口,大约一周后吃完,最好还要将口袋里剩余的酥皮碎沫一并空在手心里,仰头吞下,舌头要舔着嘴巴三圈,享受着这份甘甜与美味,所以小时侯最深的印象就是“口水”。

月饼吃的少,自然故事就听得多。父亲总在八月十五当晚吃月饼时,给我们姐哥三个讲故事。那是只知道人们寄望于月圆人团圆 ,也不晓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内涵,在懵懂中背诵着... ...

上学了,记忆中,八月十五是要背着书包步行18公里山路回家度过的(寄宿,带干粮,一周回家一次),回家的滋味第一次超过了月饼的滋味,而且无与伦比。中秋后的下一周回家,母亲又拿出了两个月饼,我惊呆了... ...后来才知道,哥哥和姐姐没舍得吃,留给了父母亲,父母也没舍得吃,留给了我。那时,傻乎乎的我,吃了月饼让我很后悔!

上班了,我们打工族没有假期,舍不得或花不起路费,是很少回家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晚呼朋唤友对着日光灯(置身于城市建筑物的森林中也许根本就见不到月光)喝它两盅,或索性就啃着半块月饼面对月亮,畅想着自己美好的明天... ...

我的大学同窗、现在的太太走进了我的生活,知道我酷爱吃月饼,基本上隔三岔五的给我买月饼(她是城里人,什么月饼都见过),那时的我,感觉好像每天都在过中秋似的(一般情况下,太太会一样买几份的,一份留下给我吃,其他的找俺村的人稍回老家给父母)。不瞒大家笑话我,那时我才知道月饼还有软的,大个的,各种各样的,价格很贵的... ...

 后来,中秋节单位发点钱分点月饼了,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月饼已经不是对我最大的诱惑了。唯独八月十五那份思乡的美感,绵绵潺潺,余犹未尽,让我陶醉!

再后来,月饼就变味了,我也少吃了。因为有段时间,月饼似乎正在远离普通人,成为贵族生活的一种点缀,比如:据说每盒价高数千者、过万元的仍然招摇过市。这其中的奥妙是月饼在变味,不少月饼礼盒中已装进了美酒、手表、购物券等,说不准哪一年月饼的馅儿中真的还揉进了黄金美玉呢?

然而,月饼的功能也在异化。尽管外包装上依然是山水花鸟、文人墨客、蛾眉仕女以及古典咏月诗词,但月饼少了文化意韵,少了情感,飘荡出铜臭气息。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未来的月饼会是什么味儿!

月饼的诱惑,对我来说,虽然味道变了,但那份情感没有改变,催我奋进,让我缠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