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管理心理——群体的内聚力与士气(一)
群体的内聚力
人们不能离群独处,而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人的行为往往受群体其它成员和整个群体的影响。研究群体的学问很多,我们先从群体的内聚力和士气入题对群体行为进行一番探讨。
(一)何谓群体
不同学派对群体概念认识不同。管理学研究的群体,一般指企业中的班组、车间,机关中的科室,学校中的班级,军队中的连队等。对这些群体的定义是:由共同目标联系在一起,成员间有直接或稳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具有集体归属感,受其他成员及整体影响的一群人。群体具有下列特征:
1、成员之间心理上的相容,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是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具有“我们是一家”的共同感受。
2、有明确而统一的特定目标,并由此而产生共同行动。
3、成员间在感情上能互相交流,在行为上有交互作用,彼此相互影响等。
4、有领导者,有集体的权威,有纪律约束,有行为规范,有成员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群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其中集体的概念即我们通常的集体主义叫法,它的目标与利益具有社会意义。
2、实际群体和假设群体。前者指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彼此联系的一群人;后者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工作需要而虚拟、假设的。
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前者是由目标、任务的需要,通过相关组织或职能部门决定成立并组建的一个组织系统或分支;后者则是指那种自然或自发的、没有经过正式手续而组建的群体,如某些兴趣小组、联谊会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