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谊富豪家,群星璀璨美如画。
夜宴千杯创业板,人吃酒肉你吃渣。
—— 李龙达 以华谊为代表所有创业板公司感言
打算在创业板市场上做投资或投机的人,需要永远记住:不要对创业板期望太高,在这个市场上少数人吃肉,多数人喝汤或啃骨头渣,不要期望一到创业板就遍地金银。

13日晚间,华谊兄弟发行价确定,28.58元/股。按上述发行价,冯小刚持288万股,账面价值8231万元;张纪中持216万股,账面价值6173万元;持36万股的康洪雷的账面价值也有1000万。演员中,黄晓明所持180万股,账面价值将达5144万元;李冰冰所持36万股,账面价值也有1029万元。毫无疑问,华谊兄弟上市,很多演员、导演作为股东都变成了富翁。和创业板上所有其它上市公司一样,作为华谊兄弟的股东,大家成为富翁。但是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在这场盛宴中能否分享到如此丰厚的酒食?答案肯定是不会的。
在资本市场上,创业板公司给予市场太高的预期,往往将成为日后投资者赔钱的根本原因。贪婪是资本市场的普遍共性,王中军兄弟更不会例外,相信更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是这样。待到人们的过高预期破灭之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将面临的状况将是血本无归的惨痛。关键问题是,这个行业与这个公司能否给人们带来持续高增长的期望?
中国电影产业每年以25%~30%的速度发展。而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进入“三高阶段”,即高投入、高制作、高规模。从《英雄》的3100万美元到《赤壁》的5000万美元,中国电影不断刷新着票房纪录。电影的票房是很高了,但是回报是否同样提高了呢?《英雄》票房高达2.5亿元,刨去高额的营销费用,而真正的投资回报却没有多少。
在路演的过程中,华谊兄弟给投资者描绘了一个高增长的辉煌前景,这个前景能靠得住吗?2006年,华谊兄弟最为“辉煌”的一年,当年票房前三名的影片都有参与,但实际盈利却并不理想。2008年与2009年的盈利高增长其实也并不存在,200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16%。预计2009年净利润8360万元同比增长为23%。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在电影制作方面,华谊兄弟对于冯小刚有较高的依赖,冯小刚工作室出品的《集结号》、《非诚勿扰》两部影片给公司带来的收入,约占报告期内发行人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投资者相信冯小刚创作大片的水平与能力,但是大片是否就一定能够保证这块业务盈利水平的持续高增长呢?恐怕不会吧,相信华谊兄弟对自己的投入心中有数,华谊能确保自己每一部大片都能够持续盈利?看看近两年的企业盈利便知。
投资者相信华谊兄弟网罗了影视导演、制片人以及知名演员,而且还会继续培养新的明星导演与明星。但是人们需要知道的是,冯小刚身价天价,第二名的导演就可很不一定,在每一个黄金档期,叫座电影只有一、二部,市场只会让第一、第二的导演占据这个位置。市场可以供给无数优秀导演,但是第一、第二的名额却十分有限,这个市场只会给第一、第二票房。既然张艺谋、冯小刚已经占据了这个位置,你就很难指望其它导演也同样具备这个能力。
华谊兄弟招股书的说明,公司的主营收入包括电影制作发行、电视剧制作发行以及艺人经纪业务三块,从过去三年的财报来看,电影业务占总收入接近一半。由于在电影票房的收入分成中,拍摄发行、院线、影院的比例分别是40∶10∶50。所以对于影院的扩张也是华谊兄弟未来的一个目标。
在一个进入门槛不高的行业中,这个行业的竞争者都会看到这块利润,其它竞争者的扩张速度肯定并不慢。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中影集团,未来几年计划新建及改造影院项目总投资达7亿元,2007~2011年间将建成50家控股或独资影城。其它的如上海联和、北京新影联,以及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影院投资领域。不难想象,这个行业的扩张速度不会很慢。
谁也不能否认,影视制作行业本来就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投资者可以相信华谊兄弟的市场竞争力,但是这样的行业地位并不意味着持续性的高增长。在高股价、高预期的上市背景下,投资者无疑在承担者潜在的“蝴蝶”变“蛾子”风险。在创业板市场上,让我们永远记住一句话:不要对创业板抱有太高幻想,在这个市场上少数人吃肉,多数人喝汤或啃骨头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