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裕
昨天,上网浏览时看到一则题为“大崩盘之虞 伏尔加或破产 俄罗斯市场剧变”的新闻,该新闻称,2009年10月12日,作为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其上半年的亏损达到了创记录的194亿卢布,已几近破产。
与中国车市的一火再火相比,俄罗斯车市是惨到了极点。
欧洲商务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俄罗斯新车销量年比下降58%至115483辆,降幅大于6月的56%。
2009年前7个月新车累计销售879144辆,年比下降50%。此轮销量下滑趋势始于08年底,自09年4月以来,年比降幅一直在50%以上。至此,俄罗斯新车销量连续16月降幅超50%。
受卢布对美元贬值和进口关税提高的影响,俄罗斯进口二手车受到的冲击最大,数量同比减少了96%。
我不禁想问,几近崩盘俄罗斯车市对中国的影响和警示何在呢?
就影响看,俄罗斯车市的每况愈下使得中国车企的对俄出口同样惨不忍睹。
2006-2008年,俄罗斯曾连续三年是我国出口整车金额最高的国家,但09年上半年只排在第15位。
2009年1-7月份,在俄罗斯乘用车市场,除了吉利汽车的销量上升之外,其他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全线下挫。统计数据显示,吉利汽车09年前7月,在俄罗斯市场销售了5197辆汽车,比08年同期的1011辆,增长了414%。而08年出口俄罗斯的头名奇瑞汽车在俄销量却大幅下滑,前7月仅销售1949辆,较08年同期的11336辆,下降了83%。此外,前7月,力帆销量下降31%,长城下降72%,比亚迪下降75%。
但即使是份额最大的吉利,据笔者了解,也已考虑将停止向俄罗斯出口整车,转而在当地进行组装销售。
至于警示,笔者认为,俄罗斯车市的崩溃同样是中国车市的一本很好教科书,可以用来引以为戒。
俄罗斯市场集中表现出了新兴市场的脆弱性,这也是所有新兴市场需要警惕的现象。俄罗斯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过于依赖政府政策扶持,国内厂商技术水平不高,国外厂商以进口组装为主等弊端在新兴市场中都有体现。
目前,俄汽车制造业员工中,工资最高者为组装外国品牌汽车的企业职工。如位于伏谢沃洛日斯克的“福特”厂和圣彼得堡的“丰田”厂,职工平均月工资还能维持在1000美元以上。而生产载重车和公共汽车的企业员工月工资,今年夏季即已降至300美元左右。
此外,在高速发展时期,汽车产能的盲目扩充也是导致俄罗斯车市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俄罗斯“汽车统计”协会8月底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俄汽车工业生产能力可保证年产240万辆小轿车和轻型商用车,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产能利用率已跌破30%的下限。
俄罗斯车市的警钟已经鸣响,但正是这一时刻,中国政府和中国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才更不能掉以轻心。(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