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交给市场”潮流中政府如何掌舵


  近年来,幼儿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幼儿教育资源紧张,一路走高的幼儿教育成本已经成为许多家长沉重的负担,将幼教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许多地区幼儿教育发展中民营资本高歌猛进、公共资源投入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将幼儿教育“交给市场”的趋势日渐明显。

  

      对处在幼儿教育市场化漩涡之中的家长而言,忧虑、尴尬,如影随形。

  

      城市幼儿园天价收费赶超大学,农村幼教资源贫乏孩子提前入小学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流行语深入人心,许多家长对幼儿教育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优质的幼儿园。于是,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民办园,不少以其新鲜的教育理念、优越的成长环境赢得了许多家长的青睐。但同时,很多家长也步入一个误区:上名牌幼儿园,日后才能进名牌小学、中学,考上名牌大学。在幼儿教育消费盲目从众的现实中,“高标准、豪华型、高收费”的办园倾向正在全国各地显现出来。

  

  

      今年4月,上海市有关部门公布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报告·教育篇》中显示:非义务教育阶段偏高的收费受到公众关注。市民集中反映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收费偏高。目前,上海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27.5%,年收费高于8000元,超过大学学费。在北京,许多名牌幼儿园一次性收取的赞助费高达四五万元,远超过国内任何大学的入学费用。

  

      城市幼儿园太贵,农村幼儿园又太少。目前在农村,接受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对许多农村儿童来说还十分奢侈。在上海教了几十年书的劳老师发现,这几年孩子入学的年龄越来越小了。“学前教育是收取报名费和学费的,而小学教育却可以享受两免一补,农村孩子不花钱就可以上学,家长们巴不得把孩子早点送进学校。”

  

      过早入学的孩子让老师伤透了脑筋,很多老师怕教小学一年级。劳老师说:“有很多小孩在没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情况下直接上小学,不懂拼音,不懂写字,老师非常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