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经济数据传递经济回暖的有力信号


  截至10月16日,尽管三季度GDP、CPI等宏观经济数据尚未出炉,但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金融数据,以及进出口总额、采购经理人指数、用电量、企业信心指数、利用外资等数据,正在释放出中国经济回暖的有力信号。央行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新增信贷5167亿元,同比增长34.16%,其中体现企业经营活跃度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数同比增长超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达到29.5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比二季度大幅回升8.5个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4.3%,比8月提升0.3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50%的景气临界点之上。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24%,增幅比8月份上升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回暖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8.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9%,继8月以来连续第二个月同比增长。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也显示,9月份我国进出口降幅同比大幅收窄……

  再来看外部环境,我们从媒体得知,昨天凌晨,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出现强劲上扬,道琼斯指数自2008年10月以来首次突破万点大关,已从2009年低点反弹了54%。对此,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道指突破万点意义重大,将吸引更多资金入市,并为全球经济回暖提供重要佐证。我们看到,二季度以来,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近期也出现明显的探底回升迹象,前几天澳大利亚央行意外宣布加息,在发达经济体间率先改变此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国外经济回暖,直接反映就是我国外贸出口出现逐步回升的良好态势。这一点,从被视作中国出口的风向标的“广交会”也可以看出。报道称,本届广交会实名制邀请境外采购商总量达84万户,比上届增长5%,摊位再度出现供不应求状况。面对国内外经济回暖的良好态势,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会否发生调整,已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以为,鉴于去年三、四季度是全球经济的最低谷,今年三季度各项数据尚不能认定经济已经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估计要到明年一、二季度才能看出经济复苏的真正效果。因此,按照中国目前经济复苏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到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候,当前仍应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较快稳定增长。就像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先生日前所讲得那样:“中国经济现在还不能松油门,就像汽车爬到半山坡,一松油门就会滑下来。”毕竟,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全球流动性过剩等风险因素,又将再次考验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