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惟一猥鄙算不上好汉的就是宋江。此人之能成名、之能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说穿了,全赖《水浒》作者一心偏爱。若非作者想借宋江以宣其“忠孝”之旨,单凭宋江按照自己的性格逻辑往下走,别说列入天罡星之首,就是地煞星之尾也轮不到他,或许,在官军“围剿”之后即沦为荒山野鬼也未可知。
论相貌,宋江是一“黑矮汉子”(李逵语),正如他的脾性,毫无英武之气。书中说到众英雄见到宋江倒头便拜,如江河之归东海,然翻遍《水浒》文字,细究宋江对诸好汉的魅力之所在,却只见因他“仗义疏财”一条。悲夫!“仗义疏财”用到宋江头上,实在是对这四个字的玷污。
首先,宋江无“义”可仗:众弟兄本有图霸争强之志、颠覆朝廷之心,而宋江心却一味地想着朝廷赦罪、招安归降──效忠“吾皇”的宋朝官吏本性不改。他视梁山好汉们诛杀贪官污吏的豪侠行为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的“不忠不孝”之举。要不是浔阳楼呤反诗招来了杀身之祸,宋江是宁死也不愿上梁山的。宋江坐上梁山交椅后所兴的义举,也不过是随着众弟兄杀了几个郡守、府尹,至于大的贪官如蔡京、童贯、高俅之流,宋江一点也不敢招惹。且看张顺活捉高俅之后宋江之态:“宋江见了,慌忙下堂扶住,便敢过罗缎新鲜衣服与高太尉换了,扶上堂来、请在正面而坐。宋江纳头便拜,口称死罪。”瞧这副窝囊样子,哪还有半点英雄豪杰之气?更可气者,他为给自己打通门路,复做宋朝“良臣”,竟不惜以众弟兄们用血汗换来的重金贿赂皇帝的宠妓李师师;招安之后,为表自己的忠心,又驱众弟兄北战辽兵、南征方腊,枉送了七十余条好汉的性命;尤其让人切齿者,他明知自己喝了天使送来的漫性毒酒,自身性命不保,竟又骗来李逵饮下毒酒──临死还拽个垫背的。似此奸徒,有何“义”可言!只可惜,重义的李逵当时知其伎俩后未能性起,否则,早抡起板斧砍此“撮鸟”了。
其次,宋江也无财可疏。通观全书,看官实在难发现宋江有高出众弟兄的疏财之举。书中提到宋江散财之举只两处:在揭阳镇,他曾将五两白银送给了薛永;在江州城酒楼,他又将十两银子送给了李逵去赌博。另外,就是他做郓城押司时曾许下卖汤药的王老头儿一具棺材钱,就这个小诺言,因为忙着杀婆惜,到头来还成了一句空话。对此,还有两件可对比的事:吴用打下大明府,便“将粮米赈济满城百姓”,而宋江打下曾头市时,却是把抄掠到的“金银财宝、米麦粮食,尽行装载上车”,拉到梁山上受用去了。忘了遭受刀兵之灾的满城百姓,宋江的疏财之心哪去了?呜呼,若论疏财天下之义行,则宋江又不知落于专好接纳遭朝廷流配的好汉的小旋风柴进之下多远矣!
读完《水浒》的看官可知,宋江实为一无所用之人。第一,他文不能出谋献策。若遇难题,只好涎着脸皮问吴用:如之奈何?吴用答:如此如此。于是他又涎着脸皮说一句:“军师之言,甚合吾意。”看官见此,不禁要问:“你意”为何?你若有“意”,何须他问!宋江的无勇无谋,仅看“三打祝家庄”与“三败高太尉”之战即可明知:“三打祝家庄”时,宋江领兵两次,全遭惨败;第三次,倒是孙立献出个里应外合之计,才打破了庄子。“三败高太尉”之战,更显出宋江的懦弱无能。第一次,“宋江听得高太尉亲自领兵,调天下军马一十三万,十节度使统领前来,心中惊恐,便与吴用商议。”末了还是吴用如此这般地出了计谋,杀败了高俅。宋江身为三军主帅,遇事先自惊恐,主意全无,哪里配统领三军!再看二败高俅。这场战斗,是呼延灼、张清、秦明、关胜诸将杀退官军,根本没提宋江之名。
三败高俅时,文中只道“宋江、吴用已知备细,预先布置已定,单等官军先船只到来。”后面便是吴用派人火烧官军船厂、人人将战败官军诸事,再也没提宋江;“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一回,提到宋江的地方也只是“宋江与吴用已自铁桶船商量下计策”之句。由此可见,文中凡写宋江设计谋之处,总是一笔带过,而且,设计谋之时,也总是有吴用在场。然而,小说回目中却只有宋江之名,而把众将官、谋士之功全归入了宋江一人身上。这只能说明作者对宋江其人的庇护和偏爱。宋江的形象如此之单薄,原因很简单:此人只是作为作者“忠义”思想的载体出现的。所以在读者看来,宋江这个人物既缺少骨头,又缺乏血肉。宋江于三军之中,实乃一牌位耳!
当然,如果宋江仅为一木头牌位,则不失为梁山好汉之大幸了,可他偏又在军中指手划脚、左右众弟兄,致使众多英雄豪杰做了刀下之鬼。好汉们悲惨、悲凉、悲壮的结局足可证明,宋江正是贻害他们的罪魁和真凶。由此观之,宋江不惟可气,实为该杀之人。怪不得金圣叹在评《水浒》时,就毫不客气地称宋江为“歹人”“厌人”“小人”,且把他与专好偷鸡摸狗的时迁列为一类,考他一个“下下”呢。
小人宋江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