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求解大学生创业难题


  联想集团以“飚爱心,创未来”为主题,在北京启动了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从10月份起到2010年初,联想将面向全国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青年人,公开征集选拔优秀的公益创业团队,并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公益实习、创业资金等关键支持。这样的消息无疑令大学生们感到鼓舞,但其实,类似的呼吁我在今年5月份就曾倡议过,认为大学生创业缺的是经验和资金,应让大学生到企业家身边做实习生,学习了管理的经验,再通过业务锻炼,形成成熟的创业计划,竞争由企业家们捐资建立的创业基金,有经验有资本才会取得实质成效。

  当前,大学生创业是较为艰难的。毕竟现在的创业环境跟30年前已不一样,在改革开放初期,只要你胆子够大,或者有一定的政府资源,放手一搏,创业十有八九可以成功。有人形容说,那时候“山上有很多洞,你随便找到一个山洞,坐进去就成佛了”。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拿着家里给的几万块钱一头扎进去,兜来转去大半年可能连工商注册都无法过关。政策的前置条件繁多,法人代码证、无犯罪证明等等一系列限制费时费力,就像压在大学生头上的千万座大山一样,堵住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路。

   应该说遭遇这种“滥政”,在中国来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部门为了省去监管麻烦,干脆“砍脚趾避沙虫”,设置种种障碍禁止民间资本进入,以部门利益损害国家利益。出台的所谓优惠政策有多少落到实处了呢?寥寥无几。即使退一步来看,政策到位了,也只是隔靴搔痒,总有一种方式可以限制你的发展,这是非常致命的。

  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是应该鼓励的,但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资本为零、人际关系为零、经验为零。大学教授只懂得闭门造车,没几个真正有商业细胞的,大学课程设置中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缺乏,所以就创业而言,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容易碰壁。

  那么,大学生创业应从哪里开始?

  人们常说“功夫在诗外”。诗人作诗,不是坐在书桌前摊开纸就能写出好诗来的。大学生创业也是同样的道理,连工作都找不到,就去做老板,这是本末倒置。不在一个行业呆几年,很难对这个行业有真正的理解。哪怕开一个小小的洗脚店,没有这种积累,你的人事管理、市场管理也很可能一团糟。解决的根本方法是必须跳出这个思维的框框来看待这个问题。创业的最深层次的问题要在创业以外去解决。创业不是从拿营业执照开始的,创业应该从就业开始,从训练开始,从积累经验开始。哪怕是背着行囊行走江湖,也都可以看作创业的一部分,跟师傅做学徒学手艺,都能让你获益匪浅,取到创业真经。      

  另外,大学生创业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有一个思想误区:往往喜欢把把一些极端的、极其偶然的成功放大,作为学习的典型,导致很多大学生一谈到创业,就想到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但是像盖茨或者丁磊这种成功,几千万分之一都不到。大学生创业应该踏踏实实从身边小事开始,从最基层开始。

  再次是应有职业眼光。值得庆幸的是跟香港、台湾,跟美国相比,中国国民创业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国现在行业只有2000多种,美国有3万多种,很多行业根本想象不到。像同声翻译、家庭医生、家庭教师、管家、私人律师、运动教练这些职业在国外非常普遍,但国内还很稀缺,大学生可以从这些领域切入,从自雇开始创业。

  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乃至全民创业问题上应有更为广泛的支持政策,提倡全民创业,是需要政府政策松绑的。国家不妨把大学毕业证书看作大学生的创业证,只要大学生不从事违法犯罪的工作,都应给予资金上政策上落到实处的支持。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创业前景是无限宽广的,但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干,更要求大学生们具备大企业家的精神和气魄、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道德之心,从起点出发锲而不舍地走向成功道路。